聚青春之力,助乡村振兴
网报许昌七月九日电(通讯员 张创业 张东振)2023年7月9 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聚青春之力,助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在商丘市、信阳市、天津市、南阳市多地同时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其中一位小组成员来到了河南省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映入他眼帘的便是繁华的街区与热闹的人流,与老一辈人口中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巨大的改变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便向当地村民询问了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当地居民面对采访也是显得十分激动,从他们口中得知。这里原来的环境并不好,居民的房子都是土建房,一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屋子里总是漏风漏雨。镇里与外界的交通不便捷,只有几条土路,每次走在上面总是黄土飞扬,要是赶上下雨天才是苦不堪言,整个道路就变的泥泞不堪,根本没法过人,人们的生活极不方便。后来省里开始注重乡村的发展,主动帮助村民建新房,铺新路。最近这几年省里还翻新了镇里的小学和中学,教室里面装了空调,开办了食堂,切实保障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不仅如此,省里还十分注重百姓的健康与就业。在镇上建立了许多工厂,让他们在家就能安稳工作,并且把他们纳入了医疗保险,切实解决了百姓们生活工作就医上学的问题。在省里的努力下,如今的张阁镇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交谈。通讯员 孙竞豪 摄
另一位小组成员则来到了河南省淮滨县马集镇龙泉村。经过他与村民的交谈了解到,这个村子里的中年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乡上学,生活,所以这里的留守儿童占比较高。而他来这里的主要任务便是要在这个假期辅导他们的功课,比如:给他们查漏补缺,预习下学期的内容,教他们不会写的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的孩子贪玩,不愿意学;有的孩子很用功,但是仍然有很多不会的题。虽然过程有一些曲折,但是经过数天的实践,他最终和那些孩子打成一片,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图为团队成员教导小孩子学习。通讯员 詹豪 摄
另一位队员则走进了他的家乡南阳市西峡县回车镇油坊村,他准备向身边的老人普及智能手机的重要功能使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他从各种界面和每个按键意义,到具体各个软件功能的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演示同时对于老人们反馈的去医院看病烦的问题,他也针对性的讲解如何利用手机进行网络预约挂号、如何查看医院科室和医生介绍,抢到心仪的专家号等,为老人看病提供方便。他们的需求各不相同,指导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要教会他们智能手机的不同操作方法。对于眼睛不太好的,应该把手机的屏幕亮度提高,字体增加;对于听力不太好的,应该将手机音量调大,并且同时打开震动功能,避免漏接电话或者闹钟;他们会担心自己常常询问手机用法耽误时间,所以对他们的诉求进行了耐心讲解。他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与年轻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难达到快速学习的目的,为了防止他们较长时间不用手机变得生疏,也针对他们的情况用笔记的方式写下了操作说明。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老人使用手机。通讯员 林泽坤 摄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一句句言犹在耳的诗句,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劳动人民的辛苦成果,但是真正做到体会的人少之又少。立项团队中的一位成员抱着这个心态来到了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的一个小村子里。早上八点,队员顺利到达指定地点,并立刻展开活动内容。、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农民伯伯用车运送粮食,虽然他从没有做过这件事,但是他那股热烈的劲和还是非常圆满的完成了这件事。紧接着在农民伯伯的介绍下又来到了农田里,炙热的高温和太阳的暴晒让他感受到了村民的艰辛和粮食农作物生产的不易,被晒得黝黑的村民向他介绍这些农作物的播种,生产以及后续护理的工作。经历这短短一天时间,他的身体就开始不由自主的感到疲惫,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农民们为一个个家庭能吃到粮食而做出辛勤劳动的不易。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共同劳作。通讯员 杨凯森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78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