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信青年三下乡:拾山歌之遗,寻乡音之韵

来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作者:房馨馨

南通海门7月10日电 (通讯员 房馨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023年6月30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拾遗·寻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南通海门开启了这次不同寻凡非遗之旅。

首先我们先来到了南通市非遗色织土布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陆晓冉老师的工作室。陆老师给我们讲到色织土布技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讲到色织土布是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纺织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土布呈现的是劳动人民朴素的美、实用的美。土布始于明初,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它在20世纪60、70年代初达到工艺巅峰时期,但是到80年代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现在信息发展的时代,他们采用了网上卖货,直播带货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色织土布。我们团队的成员去当地的学校给孩子们讲了色织土布,为土布的传承出了一份力量。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和陆老师进行交谈。通讯员 彭雷 摄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与陆晓冉老师合影。通讯员 彭雷 摄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在工作室合影。通讯员 彭雷 摄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去学校给孩子们普及色织土布。通讯员 彭雷 摄

随后我们的团队前往参观宝葫芦民间艺术馆,拜访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陈宝龙老先生。参观了陈老师家中各式各样的葫芦造型,不禁感叹陈老师手艺之巧。当问及葫芦工艺的传承时,陈老笑着说:“有人愿意听,愿意学习的,欢迎来找我,我免费教,不收分文”。葫芦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皇室贵族、民间百姓都把它当作吉祥之物,古有宝葫芦之称。寺庙建筑、亭塔殿阁的顶部也都安上葫芦,象征国泰民安,佛法无边。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入海口,温带湿润气候,土质肥沃松软,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日照均匀,适宜葫芦生长,故几百年来南通农村都有葫芦种植,沿袭至今。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与陈宝龙老师合影。通讯员 彭雷 摄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南通葫芦艺人利用民间对宝葫芦的吉祥信仰,进行艺术创作。传统题材为十二生肖,或因形造型,制作仿古艺术器皿、楼台亭阁、鸟兽木石等。这些作品无不栩栩如生,深受中外爱好者之青睐。

图为陈宝龙老师给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讲解葫芦工业。通讯员 彭雷 摄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与陈宝龙老师合影。通讯员 彭雷 摄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给孩子们普及葫芦工艺。通讯员 彭雷 摄

最后我们来到了海门山歌。海门山歌,包括通东民歌及沙地民歌,是流行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启东、通州、如东等地的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海门山歌是由清代大批崇明及江南移民带来的方言习俗及民歌俚调发展而来的,与江南吴歌一脉相承,是吴歌伸向苏中的一个分支。海门山歌分即兴山歌和叙事山歌两大类。在音乐上,以山歌调和对花调为主,也包括大量的民间小调。在演唱方法上,主要是独唱和对唱,语言纯朴自然,故事生动形象;音乐清纯甜美、悠扬婉转。

我们采访了山歌青年演员代表关爽爽女士,关女士表示:“海门山歌作为海门人精神的风向标,承载着浓浓的江海乡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学习并且传承下去。”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在海门山歌博物馆合影。通讯员 彭雷 摄

图为电子信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成员了解海门山歌的历史。通讯员 彭雷 摄

在活动中我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的非遗文化。每位传承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而积极创新、弘扬非遗,通过新媒体、公益性演出、博物馆展览等手段普及文化受众,充分利用现有发展平台合理有效地开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此次我收获颇丰,体会到多样的文化,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作为大学生,我的力量虽小,但我也愿意为非遗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5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会计二班青年马克思实践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

2024级会计二班开展青年马克思实践第一次活动小组成员观看二十届三中全会视频(通信员杨俊杰万昊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携手并进 心灵共鸣”餐厅沙龙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11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

最新发布

探柳寻腔,溯古怀今
柳腔形成于即墨西部大沽河流域,流行于山东半岛地区,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戏曲网络中,它与苏北的淮海小戏、山东的五音戏、柳琴戏等剧种有一定的近缘关系,与茂腔有着亲缘关系、被并称为“姊…
学习红色事迹 传承红色基因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曾保堂将军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长征途中的指挥:曾保堂将军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位重要指挥员。他担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负责组织并指导军队的行军和…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3 年 “暑期学术夏令营”开营仪式顺利举行
为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进优秀学子对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了解与认识,建立学院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展示、双向了解、双向选择和多向提升平台,我院于2023年7月14日-15日举办2023年武…
宁财学子:赓续绵延千年茶韵,学子研习共富茶香
“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淳安县鸠坑乡以鸠坑茶而闻名,也因其品质优异,于唐朝时期成为贡品之一。万古千秋,繁华永存的韵味,将它的所有呈现在大众的面前。“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溪深…
青年聚活力,合伙促共富 ——赴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青年聚活力,合伙促共富——赴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2023年7月8日上午十时,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前往余村图书馆途中,了…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红色寻访实践进课堂
大学生网报宜都7月15日电(通讯员周婷)7月13日15时,自强思源社会实践调研队组织宜都市高坝洲镇中坪村的小学生前往宜都红色档案馆进行实践寻访,旨在让乡村小学生从家乡红色英雄人物和红色故事中了解红色文化…
开展奉献辩论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雏鹰·圆梦”社会实践团队
7月14日消息(通讯员周婧报道)辩论课程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辩者的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发散思维。可以加强辩论团体之间的默契、团结协助能力,让学生对辩论问题有一个新…
执美育之灯,照人生万朵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雏鹰·圆梦”社会实践团队恩施队于伍家
7月13日(通讯员翁京灿报道)美育作为文化“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在其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美育育人的强国价值。“雏鹰·圆梦”社会实践团队恩施队在恩施市宣恩县伍家台支教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感悟红旗渠精神
7月12日,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队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身临其境感受修渠场景,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其主展厅建于红旗渠一干渠外缓坡之上,为半地下建筑,整体形态…
湖北学子三下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中国青年网丹江口7月14日电(通讯员骆燊)七月1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优师”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劳动教育课。在课上,同学们学习到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