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情,情深似海;相携手,共创未来。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7月13日,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学子第一站来到云南弥勒市可邑古村,开展“边疆民族团结行,实践探索共筑梦”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可邑古村,距今已有370年的历史,多次被参观、调研、报道,分别在2018和2019年被授予“红河州名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弥勒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荣誉称号。
图为可邑古村荣誉称号墙
在可邑古村村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了可邑古村村委会,在可邑古村委会、彝族阿细博物馆、跳月广场等场所,民族团结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图为可邑文明三字歌
通过对村长进行采访,团队成员了解了少数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力,他所举办的一系列群众性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和本村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典型,切实助推宣传民族团结知识,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可邑古村村长
此后,团队成员拜访了阿细跳月非遗传承人们,走近阿细跳月传习馆,一阵悠扬的琴声夹杂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耳朵,抬眼看,是传习人们跳着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在这极具感染力的氛围下,阿叔阿嬢热情地带领团队成员学习阿细跳月舞蹈,随着悠扬的琴声,团队成员成功“出师”。
图为实践队参观阿细跳月传习馆
借此机会,团队成员采访了阿细跳月管乐非遗传承人——85岁的龙文生老人,他讲述了曾经被邀请前往北京参加重要表演的经历,通过学习,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传统民间音乐所绽放的时代光华!团队成员还采访了阿细跳月口弦非遗传承人——75岁的毕贵云老人,了解了阿细跳月口弦的独特之处。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阿细跳月管乐非遗传承人——龙文生
图为阿细跳月口弦非遗传承人——毕贵云向实践队员展示口弦
紧接着,团队成员前往了当地阿细族居民家中,学习了阿细语言,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通过“共学、共事、共乐”,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将铸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深化渗透进生活小事当中,展现青年精神风貌,树立良好的青春形象。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一同打扫卫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7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