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洛阳7月13日电(通讯员 杨堯麟)7月3日至7月4日,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助力红色传承及新时代大学生课改研习”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进行实践。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国批建的第一批县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顷。园内陈列和珍藏着朱德、邓小平、李先念、许世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及珍贵烈士遗物4500余件,安葬着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红军首长遗骨,纪念着鄂豫皖苏区13万多名革命烈士,集中反映了英雄的鄂豫皖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中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7月3日,实践队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祭拜烈士英魂,追忆烈士峥嵘。
实践团队进入烈士陵园,首先看到的的是巨型浮雕墙《燎原》,该浮雕以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论断为内涵,概括出整个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历史,以立体的艺术语言,整体地把握历史,再现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在此驻足,向浮雕上49位革命先烈致敬,实践团成员注意到在浮雕的右上方,赫然雕刻着几枚闪闪的勋章,经实践团成员与讲解人员交流,这几枚勋章正是熠熠生辉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它们象征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苏区人民功勋不朽。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随行人员一起到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在烈士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与随行人员肃立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仰和缅怀。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又深沉的气氛,让人感到无比肃穆。
实践团成员认真观察鄂豫皖苏区形势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堯麟 供图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每个人的内心都被深深地触动着。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烈士们的英勇和无私,更体会到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他们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与随行人员一起重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着,仿佛是烈士们在天之灵的回应。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空气中充满了庄重、缅怀和坚定的决心。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一个烈士们为之奋斗的未来。
在烈士纪念堂,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听讲解,看实物,等方式了解到了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焕先,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等著名烈士事迹介绍,20年来,大别山革命不息、火种不灭、红旗不倒,在全国各大革命根据地独树一帜。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有13万之多,当时,首府所在地新县人口不足10万,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看到这里,实践团成员纷纷露出了庄重的表情,实践团一位成员表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新县人民义无反顾,毅然投身革命,这样的事迹应该多在大学宣传,让同学都知道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啊”。
由英名墙、永生火炬雕塑和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形势图组成的英烈广场在烈士陵园显得分外耀眼,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对形势图进行了记录观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了地面上的26盏地灯象征鄂豫皖苏区当时建立的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随后实践团成员英烈广场进行了记录,在英烈广场进行合影留念。
实践团成员在英烈广场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堯麟 供图
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大别山的红土地孕育了革命的火种,大别山的老百姓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此次实践中,实践团成员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史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他们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肩负起传承大别山革命精神的历史使命,积极完善自己,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此来告慰烈士英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7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