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盐田模型真有趣啊!上个暑假我玩的打盐花就是这样的!”四年级的梁植同学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盐田微缩模型”观察。这是发生在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学校里的一幕。
为拓展劳动教育实践新形式,实现非遗教育创造性改革、创新性发展,7月14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春润小分队将非遗晒盐带进象山县高塘学校,让古法晒盐技艺在知识科普与实验中焕发光彩。
“花岙盐场是目前浙江仅存的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共有一千多亩,分为八级滩,一到五级是蒸发,六、七级是调卤,最后一级是结晶。”小队成员张涢冬向孩子们介绍有关花岙岛的历史故事,并详细解释古法制盐的各个工序和其中的科学原理。“晒盐共分为纳潮、沉淀、制卤、走水、结晶、打盐花、推盐、挑盐、归坨、沥卤等十三道工序。”在小队成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自主体验并完成了晒盐技艺中的沉淀过滤和蒸发结晶。同时,小队成员们还利用自制的“盐耙”和“打盐花”工具,引导孩子们动手实践“打盐花”和“推盐”。孩子们聚精会神,全身心体验着这项有趣的非遗晒盐技艺。课后,四年级的李晏铤同学还意犹未尽:“我以后再也不随意浪费食盐了!而且我也要去花岙岛学习晒盐,我要吃自己晒的盐,肯定健康又美味!”
据悉,为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春润小分队在象山县高塘岛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次前往花岙岛晒盐技艺非遗传承所和花岙盐场进行实地勘察探索古法晒盐的奥秘。通过展馆科普和实地调研,成员们对古法晒盐的历史文化以及制作工序有了初步了解,还亲身体验打盐花、推盐等重要工序,为课堂累积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与学校老师、团队成员多次沟通,不断对课程进行调整,不断修改模型,一堂能切实落地的古法晒盐劳技教育课程才呈现出来。希望这堂课程能将我这几天所感悟到的盐文化全部都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非凡魅力。”负责本次课程设计开展的小队成员杨心怡谈到了她的上课感悟。
春润小分队队长虞鉴伊总结道:“许多孩子从未了解过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把晒盐技艺带入课堂,结合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动手实操中掌握知识、感悟价值,真正让非遗‘活’起来。也希望未来有更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那些因客观条件受限的孩子们完成一场‘足不出户’的研学旅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9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