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盈昃,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跨越山海,奔腾不息,如何穿越岁月与历史长河,窥见昔日荣光,博物馆让一切变成现实。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广大青年团员铭记历史,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7月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郧阳博物馆,溯流漫漫人类文明路。
郧阳博物馆
走进郧阳博物馆,讲解员告诉实践队员们:建筑面积518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包括南水北调出土文物和考古标本),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149件(等级文物数量不包括南水北调工程0-土的文物),展出文物300余件。基本陈列展示区4个:郧阳历史文物展区、“郧县人”区、仿李泰家族墓区、杨献珍纪念区,另外每年都会举办或协办2-5期临时性展览,主要展示郧阳名士书画、奇石等。郧阳博物馆是十堰市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十佳文博单位”,是国家三级博物馆,是鄂西北地区建馆最早、藏品最为丰富、最早具备馆藏和陈列展览条件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是充分展示古代郧阳人类历史文化的窗口。
参观古文物
走进郧阳历史文物展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古老的历史文物,它们静静地斜卧在玻璃窗内,一任流年似水,荣辱不惊,只在游人的耳畔轻轻讲诉着过去的故事。它们嘲笑,嘲笑时间的无能,2000多年的光阴也无法湮灭它们的传说,它们骄傲,骄傲它们曾见过太多的王朝的衰败与诞生,它们高兴,高兴至今还有那么多的小辈去关心慰问,那些陈年旧事还可以一代又一代得讲下去。
在仿李泰家族墓区,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古代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最漂亮的莫过于唐三彩龙首杯,杯子高7厘米、长10.7厘米、径长7厘米。陶质三彩,施黄,绿,赭釉。杯一侧下腹部浮雕龙首,龙首双目圆睁,须飞扬,作张口吐水状,水柱上卷呈杯柄,与杯口相连,龙身上卷成杯身,龙身布满鱗纹。还有春秋青铜铭文鈚,春秋青铜铭文鈚高27厘米、口长13.8厘米、宽11.4厘米、腹长径22.6厘米、腹底径18.2厘米、底长14.2厘米、底宽10.8厘米。长方形直口,鼓腹,最大径在腹部,假圈足,底微内凹,上腹部置二对称圆环耳,背腹偏下置-小圆环耳。颈部饰蟠纹及绳索各一圈。最大径腹部正面偏右有三行铭文,共20字。
拜访杨献珍
走进杨献珍纪念区,一尊用大理石雕成的杨献珍石像,映入眼帘,在纪念馆墙壁上,还可以看到关于杨献珍的光辉事迹,详细记录了杨献珍同志,当时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顾劳累,全心全意为人民付出的故事。在郧阳解放公园还有一座杨献珍纪念亭,亭子有六个面,六个角上都有一根醒目红色柱子,绿色的檐上雕着各种各样的精美的花纹,显得坚固无比,美观而又大方。纪念亭中间,一块石碑上雕刻的“杨献珍同志永垂不朽”九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阳光一照,好像棕色宝石一般,闪闪发光,就如同杨献珍同志的光荣事迹,在我们身边闪闪发光。
讲解员告诉实践队员们:杨献珍,原名杨奎廷,曾用名杨仲仁,汉族,生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他曾就读于湖北省第八高等中学(现郧阳中学),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92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自己的诺言:“把自己的历史用红笔写到底!”队员们为杨献珍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到钦佩不已,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
郧阳博物馆的参观结束了,队员们在展厅只不过走了几步,穿越的却是数十万年的时空。这些考古实证还原了更细节、更有趣、更接近历史真实的古人类生活,让人惊叹于古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而实践队员们也将从中汲取营养,以古为鉴,共建美好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9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