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会听大人讲起南京是好地方,身为在武汉读书的我,其实对南京的文化了解甚微,只是对金陵这个名字颇有好感。伴着7月6日明媚的阳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焱南社会实践调研队踏进六朝博物馆,才算是了解到南京的历史。
南京是公元三至六世纪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始名建业,吴黄龙元年(229)孙权迁都于此,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定为国都。西晋太康三年(282)改名建邺,建兴元年(313)更名建康、开黄九年(589)隋平陈统一中国,历经360年的建康都城宫阙荡为平地。
博物馆负一楼是:旧城遗址,主要展示了旧城、水利、生活、饮食、穿戴以及出行等方面,进入负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瓦当”。
瓦当,在古代建筑物上兼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主要分为三种:人面瓦当、兽面瓦当和莲花瓦当;我最喜欢的是人面瓦当,一个个憨厚可掬的人面像大都是笑脸,特别地可爱。莲花瓦当也好看,虽说莲花的造型被大家熟知,但是瓦当上莲花的图案还是形式各异,颇有风趣。我不喜欢兽面瓦当是因为那些瓦当看起来太凶了,很震慑,威严与凶煞并存!
博物馆就属二楼最美了,主题是“六朝风采”,主要是展现六朝艺术。宗白华曾说:“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玄学盛行,佛道并兴,意识形态空前活跃。
瓷器里的艺术,青瓷的诞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经过土与火的升华,成熟的青瓷器从长达千年的原始瓷中脱颖而出,写就了瓷器发展史的精彩开篇。青瓷的胎、秞中均含有适量的氧化铁,经高温还原焰烧成,因其釉面呈现出优雅悦目的青色,故称为“青瓷“。
早有耳闻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瓷莲花尊和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推崇及信仰,我想正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行连接了佛教的信念和信仰。羽人纹盘口壶的经历比较曲折,它是三国吴时期,是中国最早彩釉工艺技术的证明,但是发现它之前,人们坚信彩釉的工艺始于500年后的朝代,所以2000年左右南京开展大规模文物盘查清点时,沉默的20多年的羽人纹盘口壶震惊中外!
最后一层(3楼)是六朝历史人物展,分为治国、思辨和文艺三个单元。除了刚上楼的前言,还有一个展牌是了这层楼的设计说明。南京六朝文明源自于长江流域的“大河文明”,因而,长江是六朝文明的魂而南京被称为“石头城”,将石头化身为南京六朝文明的形,展厅中一条主通道曲折贯穿整个场馆,仿若绵延千里的长江。“巨石”型独立展厅错落有致的分布于主通道两侧,仿佛江边矗立的金陵石山,任由奔腾的江水冲刷,大浪淘沙,洗尽铅华过后,沉淀下来的六朝文明的精华,依附于馆中精美的六朝文物之中,展现于世人面前。
一代名臣——王导,字茂弘,今山东临溪人,出身士族,少时便知名当世。其时王导分析天下形势,“潜有兴复之志”,倾力推奉司马睿,并助其笼络江东士族人心。西晋亡后,以王氏为首的世家大族力推司马睿为帝。王导因功拜丞相,深受元帝倚重,为东晋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竹林七贤——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常聚齐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境内)的竹林之中,饮酒清谈,纵情歌咏。他们作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崇尚自然、率真任诞,重视自我而蔑视礼教,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魏晋风度”作为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也为后世文人欣赏倾慕的对象。
图为瓦当部分展示图。图片来源 胡庆雅。
图为队员参观青瓷莲花尊。图片来源 胡庆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95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