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报宁波7月15日电(通讯员 陈阳 林泽玲 祁张辉)为深入了解梅堰社区的民族团结工作情况,7月13日,宁波大学商学院飞越“甬疆”实践宣讲团赴甬江街道梅堰社区开展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在梅堰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的副组长邬莎莎的带领下,了解了“红石榴家园”的基本建设情况与创新举措,并参与了造新纸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居民的合影。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祁张辉 供图
共建红石榴家园
梅堰社区是个特殊的社区,其组成人员大部分是外来务工者。在如何治理好社区,铸牢社区共同体意识的问题上,梅堰社区给出了让居民们满意的答案。首先,梅堰社区从社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实落实协同共治制度、服务管理制度、维权帮困制度、民主议事制度四大制度,塑造了社区共治新格局、构建了社区共治新体系。其后,梅堰社区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以“友爱、奉献、和谐、进步、团结、互助”为宗旨,为这些特殊的居民群体打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家——新甬江之家。 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成立后,“新甬江人”志愿者队、“红色集结”献血团、“小红帽”志愿者队等志愿服务队先后成立,队伍组成成员大都是在甬务工的外来人员。“服务队成员也有人是反哺的,就是从小在社区居住,长大后外出读书也会抽时间回来做志愿。有一个小姑娘也是宁波大学的,她就是这个例子。”邬莎莎如是向团队成员们介绍。这让成员们感慨万分,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个社区人人共治的和谐氛围。然而志愿服务队不仅服务于社区,而且面向整个甬江工业园区,甚至服务于北郊地区,真正打造了“立足梅堰、面向园区、辐射北郊”的“红石榴家园”民族工作品牌。
图为邬莎莎向团队成员介绍社区的志愿服务情况。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祁张辉 供图
共享共融一家亲
“红石榴家园”成立于2014年,社区中共有33个党员。自成立之始,“红石榴家园”就积极依托传统节日,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宗旨,开展诸多线下活动增强凝聚力。由于在甬务工人员大多时间放在工作上,所以活动大多围绕着社区的青少年展开,如社区运动会、参观博物馆、暑期夏令营等等,切实守护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每逢传统节日,社区都会依托当地的习俗形式组织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如“团员迎中秋,祝福诉衷肠”中秋节主题活动、“养老爱老,爱暖重阳”重阳节主题活动、“彩绳拴幸福,端午话习俗”端午节主题活动等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拉让社区居民们互相了解彼此的民族文化,拉进了心灵上的距离,增强了居民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还有幸参与了社区举办造纸术体验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在邬莎莎的讲解下学习了解我国造纸术的历史文化,并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了造纸术的神奇之处。这个活动以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依托,旨在通过动手实践来共同感受中华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实践促进铸牢社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造新纸活动的开展,团队成员们体会到了以中华非遗技艺为依托的实践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潜移默化的独特魅力。活动中,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们热情参与,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了一张张精美的手工纸,民族团结之花正在梅堰社区悄然盛开!
图为制造新纸现场。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祁张辉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制造的新纸。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祁张辉 供图
团队成员有话说
在参观“红石榴家园”时,我被社区的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氛围所吸引。这个示范基地致力于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通过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弘扬了多元文化的价值。我们参观了社区成果展示,了解了梅堰社区的民族文化历史和发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社区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通讯员 祁张辉)
“离乡打工路,奔波异乡途”,然而梅堰社区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第二个家。在这次探访梅堰社区的实践活动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邬莎莎老师对于社区活动的介绍。社区定期举行文化活动,并且聚集居民一起过传统节日,不仅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让外来务工人员有了归属感,真正地促进了社区里的民族团结。这让我意识到了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通讯员 林泽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0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