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党中央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4日,由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19名师生学子组成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赴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深入府文庙、思南县第一小学、安化街永祥寺、思南乌江博物馆等地,开展了以“参观思南文化景点,探寻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为主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沉淀了数百年底蕴的文化名镇,思南至今仍珍藏着许多中华文化瑰宝,它们藏身于陈列馆中,却又无时不在散发着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14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府文庙。府文庙位于县城城北遵化门内,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贵州保存的文庙中时间年代最早、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面积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文庙。文庙正面,照壁屏立于中,左立德配天地坊,右立道贯古今坊。庙正殿摆放着圣贤孔子的牌位,是思南人民对汉儒优秀文化的重视、对尊师重道观念的集中体现,这里也书写着革命先辈们坚贞不屈、血铸乌江的传奇故事与精神。
随后,实践团前往了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示范学校——思南县第一小学参观。该小学建于1904年,始名“思南府官立小学堂”,学校前瞰乌江、后倚五老峰,景色优美、环境宜人。该校负责人向服务团介绍了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她说近年来,思南县第一小学围绕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沉浸式”教育示范基地目标,持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时学校积极展开红色文化建设、科技成果建设、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并向学生科普农耕、书法等知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这都是对“德智体美劳”理念深入实践过程的集中体现。奔腾北上的思南乌江、四季撑云的青山峻岭,历经义学、府学、书院、私塾等形式的思南县第一小学,仍将默默接续着它神圣的使命。
下午,实践团继续前往思南县一系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当地风俗习惯和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学习和了解。徜徉在宁静古朴的思南古镇道路上,队员再一次感受到两侧粉墙黛瓦下,临街开着“思南县刘氏土家背带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花烛”“金氏牛肉干”等小店扑面而来的淳朴生活气息和不朽的历史文化底蕴,一路前行,便能看到永祥寺。永祥寺是思南盐号文化馆,记载着思南盐文化的历史故事。依靠乌江航运,“川盐入黔”解决了贵州人民吃盐的问题,贵州也依靠乌江航道将桐油、药材等贵州特产运出,推动了乌江水道输运的繁荣兴盛。作为“乌江盐油古道”上的中转站,思南的发展与繁荣与乌江密不可分。黄金水道乌江促进了思南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思南的经济文化也繁荣了乌江文化。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盐商市场、码头,依然在如今散发着它们独特的历史韵味。
行程最后,实践团来到了坐落于乌江二桥旁的乌江博物馆——王爷庙。千里乌江,不仅是自古以来的商贸输运的黄金水道,也是贵州的母亲河,孕育了贵州,哺育了思南。思南是一座乌江驮来的城市,特别是因为航运的原因,很多思南民众对其产生了更多的依赖和依恋,纷纷自诩为“乌江儿女”。乌江博物馆便诞生于思南人民对乌江滋润惠泽的感念和感恩之中,其中陈列了许多乌江河段珍贵的历史影像图片、极具价值的文字资料与文物藏品,让人不禁感慨沧海桑田与时代变迁。
从乌江博物馆离开来到高岸,望着远处云雾缭绕、幻若仙境的青山峻岭,逶迤绵延、碧波荡漾的千里乌江,成员不禁慨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为古今思南人的生活智慧所折服。如何在现代科技和理念的冲击下保留优良的传统文化,思南用实际行动给大家上了一堂发人深省、回味无穷的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01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