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蜡染技艺的发展历史,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创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开展实践。
此行实践的主要地点是宁杭蜡染馆,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蜡染馆的创始人宁老师并非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而是安徽人。14年前,她在一次民间工艺品比赛上接触到了苗族蜡染,之后来到丹寨县创办了一个蜡染工坊。
苗族蜡染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是我国仅有的几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以蚩尤为代表的苗蛮集团,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苗族人民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其中的蜡染艺术在整个染织美术界久负盛名、独放异彩。蜡染是苗族妇女祖祖辈辈都会的一项技能。她们用蜡染记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是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苗族蜡染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却能画出花鸟鱼虫、大千世界。
一进展馆,便可见一个模特身着蜡染服饰。蓝底白纹,剪裁得当,显得十分优雅。老师向我们讲解蜡染的主要步骤并向我们介绍画娘们的工作。十几位画娘正认真地工作,她们手中的工具仿佛在画布上跳舞,一会儿画出一个十分标准的圆形,一会儿填充着颜色,使那一部分都被淡黄色的液体覆盖。老师说她们正在用画刀将融化的蜂蜡画到布上,这样下一步染色的时候被蜂蜡盖住的地方便不会变成蓝色,就形成了白色的花纹。
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先用铅笔在画布上画出草稿,再用画刀蘸取蜂蜡在画布上绘制图案。熟练的画娘不需要打草稿就可以直接流畅地画出各种图案,而我照着草稿仍然画得线条粗细不一。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如果线条不是一笔下来的,那么染出来的图案就会不完整。我不禁暗暗感叹,没有长期的经验是无法做到像画娘们那么熟练的。
蜡染所用的染料是用植物制成的,贵州多山,夏天蚊子很多,用蜡染制作出的衣服,夏天穿着可以防蚊虫。蜡染所用的染料来自一种叫蓝草的植物,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布料在大染缸里熬煮时,散发出浓浓的气味。想必这就是蜡染能驱蚊的原因吧。
以前苗族人做蜡染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蜡染产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等。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子与外边的沟通顺畅了,坚持制作蜡染的动力也就弱了下来,年轻人觉得这门手艺麻烦,不赚钱,大都选择外出打工。老一辈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尴尬。很多传统技艺的消失,也预示着古老生活哲学的式微。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我对苗族蜡染这一项传统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认识到传统的老手艺仍然有人在坚持,并且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和蜡染相关的文创产品在各大网站都有销售。我们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也应该回头看看那些祖辈们的生活方式,让传统的技艺和现代生活结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02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