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章瑜:添薪,点亮高阳的“中国白”
(通讯员:张煜 黄磊)
提到白瓷技艺传承人,大家可能会想到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奋斗的老工匠,很少人会把领导干部和工艺传承联系在一起。德化白瓷作为一种传统工艺早在世界颇具盛名,“兴于唐宋,盛于元明,新于当下”,“中国白”就是明代时期德化白瓷的国际美称。德化县高阳村的柴烧技艺是一种特殊工艺技法,在烧制过程中,会在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融熔成瓷上独一无二的灰釉。在高阳村内,一位退休的县领导在此创建了柴烧陶艺工作室。
7月10日下午,德化县高阳村柴烧陶艺工作室“高仰窑”格外热闹。一位精神焕发的老者正在工作室内为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金色耕读”德化县高阳村实践队队员进行部分瓷器的介绍,他就是“高仰窑”的主人、当代陶艺柴烧创作者严章瑜。
图为严章瑜在介绍瓷器。通讯员 黄磊 供图
添一把志趣之薪
早年严章瑜丰富的经历就已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严章瑜出生于福清,年轻时,他随堂哥学习木工,研究雕镂,参加工作后在陈桂官漆艺大师工作室学习福州漆艺工艺,为了更好地表现出漆艺的色彩与线条,又去进修了书法与绘画。二十多年前严章瑜对陶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拜景德镇陶瓷大学著名陶艺家金文伟教授为师,在工作室里接受系统性学习。从德化县副县长的岗位上退休后,他因高阳村深厚的柴烧文化内涵留在了村里潜心钻研。
图为严章瑜作品。通讯员 黄磊 供图
添一把创新之薪
在技法上,严章瑜将传统柴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烧制时,严章瑜先以颗粒柴烧,再用松柴黑檀木等木柴烧制。比起传统纯粹的柴烧,创新技艺显然在窑变效果不变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更加节约环保。
在材料上,严章瑜敢于使用别于传统的陶泥。他用高阳当地不同陶泥和瓷泥尝试着配制出各种特殊泥料,以“柴烧”这质朴自由的方式,对传统陶瓷审美进行新的探索。
在工艺品形式上,严章瑜用时尚赋能,让当代年轻人,真切感受到新式文创潮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美。他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立足当代时尚潮流,融入流行元素,对瓷的款式进行创新。他把中国人喜欢的物品用瓷制成。工作室的茶几上造型小巧精致的“莲蓉月饼”引得前来参观的实践队队员们连连赞叹。
添一把青年之薪
严章瑜尤为看重青年力量。年轻人要将书本与实际相结合,把在农林大学学到的乡村振兴知识与农村相结合,在介绍之余,严章瑜对实践队员们苦口婆心地反复叮嘱道,别把事情停留于表面。
他还鼓励对柴烧文化感兴趣的实践队队员们“留”在高阳村,为队员们传授柴烧知识与实操技能。他的身旁站着一位来高阳“拜师学艺”的大学生,在“高仰窑”常做拉胚工作。在分享心得的间隙,严章瑜举起自己的茶杯不无骄傲地说这就是他学生的作品。
图为严章瑜向队员们分享人生经历。 通讯员 黄磊供图
添一把时代之薪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成为核心任务。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严章瑜的白瓷散发着质朴美、自然美,他在高阳村内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白瓷,他是高阳白瓷的当代“添薪人”,正通过行动来努力实现振兴白瓷的心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建设农业强国这一时代目标的重要措施。严章瑜身处高阳村,心系乡村未来发展。他在德化县工作的经历形成了他对这个县城,对县城百姓的深厚感情,面对乡村空心化、乡村人才急缺、知识分子“留不住”等问题,他反复提及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在此基础之上,振兴高阳村瓷帮古道之路,守护瓷文化交流的桥梁,改善高阳村的面貌,推动高阳村的五大振兴进程。
图为严章瑜、高阳村书记与实践队合影。 通讯员 黄磊 供图
他也鼓励队员们在保护文化遗产,振兴乡村的过程中,要增强自身素质,学习新本领,应用时代的最新技术,运用新时代的先进工具,利用当前流行传播途径手段赓续中华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他是乡村振兴的当代“添薪人”。
乡振路上,众人要争做添薪人,唤醒“中国白”,点亮高阳的振兴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03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