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作为湖南文化的土特产,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有记载。它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深受家乡百姓欢迎。不论红白喜事,老家人民都喜欢请剧团唱戏。年节农闲、宗祠结社、开业庆典都要请上几台花鼓戏,平时宴客酬宾的乐队也少不了来上几段。湖南花鼓戏浓缩了三湘四水的湖南人民200余年的情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可忽视的是,湖南花鼓戏在多元文化、市场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演群体流失,政府资金支持力度薄弱,导致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举步维艰。尽管湖南花鼓戏在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但其发展在现实面前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花鼓戏首先要做到在题材上创新。花鼓戏的内容应以现代社会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为主,展示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积极用舞台传播正能量,让群众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使得花鼓戏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要依靠技术手段创新演出方式。传统花鼓戏主要在农村流行,观众以老年人为主,其固定的表演方式和浓厚的地方方言很难被外省人员和青年人接受。具体可以参考大型现代花鼓戏《平民领袖》,它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题材真实、剧情感人,而陕北民歌以及唢呐、秧歌、碾子、窑洞等陕北元素的融合,大量俗语、俚语等对白的运用无疑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要加强对演员的培养。一种艺术形式要传承,必须要后继有人。如今,花鼓戏的演员出现了老年化趋势,而收入相对较低也使得专业演员不断流失。只有加强对年轻演员的培养,才能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湖南花鼓戏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着湖湘历史文化,它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服务。湖南花鼓戏蕴藏着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饱含着一代代表演者的智慧与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湖南花鼓戏应成为青年一代的初心和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10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