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黄冈7月15日电(通讯员赵家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加强对非遗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精妙。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第四分队于7月1日抵达黄州区文化馆,本次实践由湖北省民间技艺传承人胡友恒老师指导,“拾遗”志愿服务队黄冈分队全体队员参加。
宣纸烙画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为发掘非遗的文化魅力,促进非遗文化的发展,本次活动,通过青年志愿者参观博物馆,欣赏农民画,了解宣纸烙画历史以及学习创作宣纸烙画来向更多人展示绚丽多姿的非遗文化,让非遗被看见、被激活、被传承,让非遗“焕新”。
图为志愿者团队参观黄州区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袁颖 供图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三项展开,首先,团队成员来到当地博物馆进行参观,近距离欣赏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表现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实践团队进一步深入体会宣烙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当地独特的农民画进行欣赏,这些农民画以朴素的色彩,接地气的画面向世人反映了真实的农民生活场景,其中对二十四节气以及对十二生肖的绘画更是生动有趣,令人难忘。接着,在与非遗传承人胡老师的交流沟通中,志愿者们对宣纸烙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传承现状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学习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活动开展打好了夯实的基础。并且对胡老师创作的烙画作品进行观赏。最后,实践团队成员基于前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开始宣纸烙画的创作,胡老师为大家提供及时的指导。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完成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图为胡友恒老师指导同学们进行宣纸烙画的创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赵家烨 供图
在学习过程中,只见胡老师灵巧的手紧握烙铁缓慢而细致地移动,在宣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褐色印记,再经过耐心的细化,一幅精美的烙画就这样诞生了。志愿者们一边赞叹胡老师高超的技艺,一边认真学习他的手法。胡老师一直鼓励大家要有耐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胡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大家,学习是一个沉淀的过程,宣纸烙画更是如此,只有通过枯燥的研磨,才能体会到最大的成就感。
其中还有一位社会参与人士熊先生,据胡老师所说,熊先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正是绘画,给他生活添了一抹色彩。此次参与宣纸烙画的创作,他在最后总结到:“绘画让我面对困难变得乐观,命运面前,一颗乐观的心无比重要。此次宣纸烙画的创作不仅带给我身心上的平静,更是给我对生活的希望。”
图为同学们最终绘制的宣纸烙画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袁颖供图
实践过程中,每位志愿者都对宣纸烙画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于宣纸烙画的创作中。正因如此,非遗传承才有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非遗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又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推动非遗在人们生活实践中焕发新活力,才能让古老的非遗不断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身为大学生,应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接稳传好非遗保护传承地点接力棒,要注重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认同和热情。在本次非遗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脱离课本的约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会,去感受,培养志愿者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青少年收获了更多非遗文化的滋养,非遗传承也有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助力非遗文化的发扬光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
图为志愿者团队在黄州区文化馆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袁颖供图
丰富多彩的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本,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非遗定能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走入千家万户,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11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