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风火狼烟中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唤醒人们心中对于沂蒙抗战精神的崇敬,体会革命时期艰辛无畏的大义精神,7月31日沂蒙烟云社会实践队赴临沂市蒙阴县北关社区采访老红军霍维新战士,在霍老先生的讲述中回顾往昔峥嵘岁月。
霍维新是江苏省赣榆县人,中共党员。1930年生,1946年参军,1964年带病复员,落户蒙阴县蒙阴镇北关村。先后参加过济南、莱芜、孟良崮、淮海、 渡江等战役和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两次,获得解放奖章一枚。是久经沙场的抗战老兵。
小马识途 初露锋芒
1930年出生的霍维新讲起自己参军报国的经历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据霍老先生讲述,在幼时家乡就历经战乱,感受到百姓疾苦,生活水深火热的他就立志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十几岁的时候,霍老先生就成为了当地儿童团的负责人,凭借自己对于家乡地形地势的熟悉,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也担负起了负责为当地的战士传送情报,巡视敌情的任务,出色完成,从不畏惧,表现突出。直到1946年,霍维新到达了一定的入军年龄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虽然未满17岁的他还不够入党的年龄,但是霍老先生还是积极提交入党申请,在各个战役之中奋勇冲锋,在一场战役中冒着牺牲的危险保护战友的生命,表现优异,说服了党委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开始自己长达几十年的报国历程。
身经百战 功勋卓越
在1947年,霍维新跟随所在的华东野战军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这是霍老先生最难以忘却的战役之一,在这场蜚声中外的战役中,不仅国民党74师全军落败,更是击毙了张灵甫等重要指战官员。讲起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战友霍老控制不住情绪,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据他讲述孟良崮战役相当艰苦惨烈,为了行军经常要深夜奔袭三四百里,忍着饥饿和伤痛占领军事优越位置,很多牺牲的战友甚至到牺牲都没有见过白面馒头的样子跟不要说是吃上一口,心酸不已。霍老说,就是这样贫瘠的环境中,军队也没有慌神,而是按照安排诱敌上山,抢占小张灵甫的空投旗,化敌人的物资为己用,尽每自己一分力气争取抗战的胜利。除了在孟良崮战役里优秀的表现外,霍维新还为我们讲述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抗美援朝的战役中记忆深刻的小故事。摸索着衣襟边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军功章,霍老先生表示自己很自豪能够为护卫国家作出贡献,感谢国家和党组织给予的嘉奖,实践队队员也不禁对这位老红军心生了崇高的敬意。
开国大典 感今怀昔
在提及开国大典的时候,霍老先生翻找出刊登过他的采访的报纸,为我们展示了当时自己参加开国大典的盛况,据报纸上的采访,实践队了解到60年前,霍维新作一名华野七纵一名有着两年党龄的士兵,在天安门前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从济南进京坐的是“闷罐车”,十几个小时才到达北京,第二天在集结号的召唤下,他与其他受阅士兵徒步在东长安路集结按照指定地点,制定顺序进入到位置进行检阅。而在这场开国大典中霍老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自己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刻,在步兵第七方队经过广场转头行礼的时候,霍老亲眼看见了毛主席向军队和群众挥手致意,飘扬的五星红旗,墨绿的军装,湛蓝的天空,这些景象都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记忆里。在检阅过程中霍老也是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和独立,感动于当时全国人民和党的坚强意志才有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同时也不禁怀念起了自己的战友还有早早牺牲的哥哥霍维凯,自那之后,霍维新更是立志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壮丽。
告别沙场 不改初心
1964年,随着国家独立局势逐渐安定,和平成为了世界的主旋律,34岁的霍维新告别了沙场,相应国家部队的号召复员到地方,帮助地方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也自此扎根在了蒙阴县的北关社区。据霍维新的夫人回忆,当时霍维新在县里也负责一些招兵工作,拖着病腿四处奔走,每经过一处招兵点霍老先生都不忘关心照顾当地的老弱群众,尽一切努力去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很长时间也不能休一次假回家看看。不仅是这样,在开掘水坝,兴修水库的那段时间里,霍老的夫人回忆霍老更是无视自己的病痛奋斗在一线,只能她带着年幼的子女上坝探望,自己多奉献一点。问道这些她是否能够理解的时候,霍老的夫人表示已经习惯了,霍老就是爱国拥党,勤谨爱民,不改初心的人,为了国家她也没有怨言。
忧国爱党 精神传承
如今,霍老先生也渐渐年老,为国家能贡献的力量也是越来越微弱,但是霍老的赤诚之心不曾改变,他也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所以2006年,他将自己的孙子霍界龙送入了军队,他告诫孙子:“到了部队沿着爷爷的足迹,必须干好,不能丢脸。”霍界龙也谨记了爷爷的话,在队伍当中表现优异,吃苦肯练,积极表现,工作扎实。霍界龙还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顺利入党,在2008年还参加了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荣立了三等功,如今已经成为三级士官,在同龄中也是表现优异突出。与我们谈到孙子的种种功勋霍老夫妇都掩饰不住自己内心自豪的心情,还对八月份孙子休假回来探望表现出了极大的期待,并说希望孙子能够在工作上一如既往的努力为国家建设增砖加瓦,做好家族精神也是沂蒙精神的传承。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六十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开国大典的景象还历历在目,霍老就在国庆六十周年的时候收到了观礼邀请,尽管这次不是受阅军队一员但是对于霍老而言也是极大的荣誉。在霍老为我们提供的报纸上,实践队了解到,霍维新所在的座次是天安门观礼2号台1排37号,已是耄耋之年的霍老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丝毫不含糊。霍老对于09年阅兵时的无人机方队印象尤为深刻,不禁感慨道:“与开国相比徒步方队减少了,装备方队增加了,而且全是中国造!尤其是无人机,它是一个代价小、成本低、用途广的军事侦察工具,我们国家有了它,看谁还敢对咱不恭?”自豪之情表露无遗。霍老历经两次大阅兵,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了六十年祖国的沧桑巨变,而祖国飞速发展越发强大的综合实力,更是从内心深处鼓舞了他,虽然现在已是夕阳时分,但是霍老依旧心系国家,希望奉献自己最后一丝余晖光耀党旗。
左宜右有 老当益壮
退休在家后,除了日常的疗养活动,霍老夫妇还有丰富的兴趣爱好,霍老先生喜欢听书,散步,就是依靠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他现在才能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还能活跃在各个抗战革命红色宣传活动当中。而霍老的夫人也是酷爱跳舞,合唱,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表演活动,在实践队采访的过程中,霍老夫妇还为我介绍了墙上的各种活动照片,展示他们丰富的退休生活。除了这些兴趣爱好之外,霍老夫妇还坚持每天收看新闻,关心国家时事,做到精神上不与国家,不与时代落伍,我们实践队还就近一段时间发生的国际事件向霍老先生交流了看法。从交流的过程中实践队可以看出霍老先生护卫国家之心不改,英勇无畏之情不灭。
挥手别离 难舍深情
在霍老先生家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在与两位老人合影留念之后实践队不得不起身告别,霍老夫妇坚持要挽留实践队吃晚饭,面对着蒙蒙细雨,实践队谢绝后老人又坚持送我们到门口,在门口实践队与老人告别,希望老人好好保重身体,以后也能再为革命宣传作出贡献。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实践队收获颇多,队员切实感受到了抗战时期沂蒙人民英勇无畏,爱国拥军的红色精神,回顾了战争时期感人肺腑,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队员们不仅对于战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还对沂蒙精神有了更加切实的体会。霍维新老人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爱党爱国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更是让实践队心生敬畏。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更是缺少这样的精神品质,沂蒙烟云社会实践队将为沂蒙精神的发扬作出自己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