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我校“经济发展调研团”赴黄冈市英山县乌云山村进行为期三周的“茶叶+旅游”调研活动。来自园艺林学学院的调研同学们,参观并调研乌云村“茶叶+旅游”的营销方式,学习当地的产业理念,对比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基本状况,为当地农业发展与我校农业研究提出具有参考性的意见或建议。
“茶叶+旅游”的提出
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乌云山曾到农家喝茶,传为一段佳话。有着“鄂东绿色明珠”美誉的乌云山茶叶公园,种茶历史已有百年,所处地势较高,生态环境好,是天然氧吧。乌云山村基于自身优势,将悠久的茶叶历史、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有机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茶叶+旅游”模式,带动村民增收。在2006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2860元,本村已经连续多年获得“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十强村”。
“茶叶+旅游”的实施
统一茶区和景区。乌云山村耕地面积450亩,其中茶园面积350亩,现在仍在大面积的种植茶树,计划打造“眼睛所见之处均为茶园”的景观,并将山坡上种植的茶叶打造成茶园梯田。在茶园中,秉承“一亩十棵树”的原则,适当的种植油柿,桂花等,让游客四季有茶喝,有果吃,有花赏。
统一茶旅基础设施。村民整合水利、旅游等项目资金,修建起3座水库,形成“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三湖景观,既利于茶园的灌溉,又给乌云山村增加了灵气;“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给了游客品茶,赏景,休憩的场所;兴起的30多户“农家乐”和“水上乐园”,每天既可以为2000多名游客提供可口的农家菜,又可以接待游客住宿;建设专门收购茶农的茶叶加工厂,还专门设置了一片茶园让游客亲自体验采茶和制茶,也提供了购茶、休闲、茶艺表演等旅游景观。
统一茶旅产品品牌。乌云山村主产绿茶,这里有 “英山云雾”、“乌山春”等系列茶产品,以条索紧细、汤清叶绿、香气纯正、滋味醇绵为特色,多次在各种茶叶评比中摘金夺银,获得过“陆羽杯”银奖、“鄂茶杯”金奖。但是还存在品牌不够响,推广难的问题,有必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统一茶旅系列商品。让茶叶成为旅游的主要商品,已经开发绿茶、红茶,白茶,推出高、中、低档茶叶旅游商品,可以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要;当地的农家小菜也与茶息息相关;但是茶产业链条延伸还远远不够,茶饮料,茶疗等还处于初级阶段。
“茶叶+旅游”的成效
“茶叶+旅游”项目确实推进了生态文明进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茶叶+旅游”项目正好切合布局要求,发展一种生态的、有机的农业。“茶叶+旅游”项目充分带动劳动力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部分村民转移到车间进行茶叶的加工,销售等,家里的老人和妇女可以采茶增收。“茶叶+旅游”项目切实提高了村民的收益,贫困户逐年减少。我们实践团顶着烈日,沿途走访了近30户农户,就“精准脱贫”问题进行了解。一路上,山村风景如画,乌云山轻烟缭绕,每家基本上都是二层现代楼房。走访期间,我们得知,大概有三种精准脱贫的方案,1.发展和改造老茶园150亩,年增收30万元,帮助34个贫困户83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新发展以茶乡鸡为主的养殖业;3.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发展农家乐5个,安排18人就业,年增收32万元帮助6个贫困户,28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等。
“茶叶+旅游”的不足
毋庸置疑,“茶叶+旅游”项目使部分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然而未处于旅游区中心地带的村民未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收益,并且由于宣传力度远远不足以及未形成足够完善的旅游链,乌云山村的游客量也有待提升;在茶叶方面,由于茶园分给农户自己种植,管理受限,存在农药残留等问题。目前茶叶的采摘以人工为主,不能机械化实施,使得采摘效率过低,这一系列问题均亟待解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1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