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6月17日,我和我的同伴们一起去了马鞍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一场革命文化的熏陶。这次的探访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原来历史真的不是课本中的一章一句,它是曾鲜活的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他们的探索与开拓精神是伟大的、高尚的、是永垂不朽的。向先辈学习革命精神,为我们在新时代寻找精神指引。
冒着高温以及一场漫长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我们迈过长长的台阶,第一眼看过去就是一块伫立着的石碑,上面写着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块巨大的石碑,以它方正又挺拔的姿态伫立着,像烈士们的脊梁一样不屈不挠。在烈日的暴晒下,映射出巍峨的姿态。
向纪念馆的方向走去,我们看见在纪念馆的周围伫立着几块浮雕墙,上面的图案都栩栩如生的描绘着那个时代的英雄们的斗争故事。它们有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引下冲锋向前,前方是他们描绘的理想蓝图。有的面对强敌入侵,临危不惧,眼神坚定的望向敌人,仿佛早已看见胜利的曙光。
图为队员合影(通讯员陈先鸣摄)
走进馆内,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一页页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的故事虽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一样冲锋在前,一样为了维护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而进行着自己的努力。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们永远铭记。黄庄惨案,这个你在百度词条中都搜不到的名词,它曾经真实的发生在马鞍山这座城市里。一句“全村火光冲天,二百多间民房化为灰烬”是多少家庭的悲剧。纪念馆的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陈独秀以及李大钊,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中我看见了一个陌生的名字。
在这位烈士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革命英雄的不易,他们一生精忠报国,子女们也在他们的影响下选择加入革命阵营,最终也可能在战场上牺牲。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人人不是“刘一鸿”,人人皆是“刘一鸿”。那段充满着热血与残酷的历史中,有多少像刘一鸿一样的烈士先辈,又有多少像他儿子一样在战场中牺牲的青年。他们守护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本也应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是国难当前,唯有他们挺身而出,才能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和平。
图为队员参观历史(通讯员朱钰摄)
记得我们来到纪念馆之前曾经做过一个采访,我们采访了当地的人们,问他们对于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抗战历史的了解程度,他们有的可以侃侃而谈,有的却是一知半解不知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的种种过往。并且大多数的人们并不了解这些我们在历史书上曾经大书特书的屈辱历史,它们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也曾经真切又悲惨的上演过,它们不是存在于历史书上的过去式,而是我们的老一辈人用鲜血拼搏奋战守卫过的家园啊。想到这些,我不禁开始心痛,原来我们的历史教育还是不够深刻,才会有这么多人忘记自己的国家曾经遭受过的苦难,忘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哈韩哈日,他们为了利益抛弃自己的名族尊严。他们在面对爱国主义人士的批评与指责时可以轻飘飘地说上一句:“那些都只是老一辈的事情了,我们应该放下过去的恩怨,不要过于小题大做”龚自珍曾经说过:“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这句话振聋发聩,细品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确实,多少现在的年轻人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服装,反倒对日本韩国的服饰情有独钟,对自己语言的歌曲无感,却要狂热的追捧外国的歌手和偶像团体。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的历史教育的不到位与成效甚微。因此,我们才要用实践去真切的感受历史,用行动去纪念英雄。
图为历史人物前合影(通讯员陈先鸣摄)
结束了一天的参观,我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色彩。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选择偏安一隅,还是挺身而出,是选择做逃兵还是英雄,对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难以做出的选择。而哪些不畏生死,不畏强权的先辈们又是多么的有勇气多么的伟大。他们以他们不屈的脊梁抗起了一个时代的重担,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和平与富强。一个人地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当人们凝聚起来,他们的力量便是不可阻挡更是难以撼动的。
走出纪念馆,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进入的那条小道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它们生机勃勃,姿态挺拔一如先烈们的高大形象一般。在这片树林中,仿佛先烈们用他们的身躯在给我们抵挡着太阳的暴晒,为我们撑起一片阴凉。又看见了来时第一眼看见的石碑,它还是那样的伫立着,却仿佛比之前形象更高大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21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