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古街、竹编、革命纪念馆,高校学子 感受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精彩交织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 作者:ฅ˙Ⱉ˙ฅ

7月13日早,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和美乡村入画来,青春力量不缺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石门村,通过实地调研来探索高虹镇龙门秘境“乡村+文旅”经济发展模式中石门村的打造历程。

一条杭徽古道,串联起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石门村村委,在村主任潘小月的讲述下,实践团了解到龙门秘境于2019年开始合并打造,第一站为石门村、第二站为龙上村、第三站为大山村,三站合并运营,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共同打造出了龙门秘境特色“乡村+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形态。石门村在建设中将一幢幢有着百年历史的江南徽派民居作为重点打造对象,形成了一条充满历史气息的石门古街,突现了石门村“以古为主”的特色。同时,石门村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以及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充分利用省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大力开展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等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红色文化带动文明乡风建设和乡村振兴。

“今天这番成就,背后的故事你们难以想象”潘主任略显沉重的话语让实践团意识到这份成就的来之不易。为打造“乡村+文旅”经济发展模式,前期村中的工厂全部都迁移到了外面,工厂迁移导致村中年轻人大量外流,严重时外流甚至超过了半数,除此之外还有在旧房拆迁改造中村中村民的困惑与不解。但村委始终坚信“乡村+文旅”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石门村振兴的出路。终于,在当地政府支持和村委的努力建设下,石门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山路变为平坦开阔的柏油马路,山路下是一条清澈顺山而下的小溪,小溪中汇聚了成群结队当地特有的石板鱼,以往的小山村俨然成为人间仙境,民宿与农家乐成为了乡村经济发展和振兴新增长点。

图为石门村古建筑和河流 宋博涵 摄

简单交流后,实践团在当地村委的带领下前往石门老街。在当地村委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到石门老街在明清时期是杭徽古道分布在临安北乡的山区歇脚点,其中的老房子和青石板巷雨花石小道都是在明清时期建成的。相比于钢筋水泥的城市繁华,沿着石门老街慢慢走,它有围坐着对弈的大爷,独有情调的文创店铺,各色混着花香的甜味,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最平凡的烟火气。

图为实践团探访石门老街 丁佳静 摄

一位坐在门口正在用刀削着竹子的老人吸引了实践团的目光。这是一家竹制手工艺品商铺,门口矗立着几根特色的“佛肚竹”,老人热情地邀请实践团进屋去观看他的得意作品,屋内摆放着栩栩如生的传统手工艺作品,其中有蹴鞠,竹篮子,甚至还有一个精致的竹子编制的小车。老人十分热情,他神采奕奕地向实践团成员讲解编制这些作品的方式,随后还拿出了自己的珍宝:精细编制的竹制拖鞋。并向实践团队长打趣到“你可以先给未来的媳妇选一双”。在老人讲解中,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图为老人向实践团讲述拖鞋的制作过程 丁佳静 摄

最后,实践团走进了新四军纪念馆。开门就是战士们冲锋陷阵豪气十足的壁画,再往里是开国大将粟裕将军正襟危坐的雕像。纪念馆中一件件饱经历史沉淀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史料,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位位战火纷飞年代挺身而出的英烈,让实践团真切感受到了抗战年代的艰苦以及抗战英雄的豪气。作为农林学子和新时代青年,实践团成员表示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并从中汲取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图为实践团在村委与村主任合影 宋博涵提供

文|方馨 宋博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26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通讯员李璐)当地时间7月6日,我校学生将前往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进行为期三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实践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农村发展现状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此次活动之前,学生…
童心绘夏至 趣味和陪伴共舞
今天是我们来到濮阳县渠村乡红星希望小学的第二周的休息日,早上我们决定稍作休息,给自己补充体力。大家睡了个懒觉,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下午,校长和老师们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自驾游,目的地是…
马克思为什么不朽——观《不朽的马克思》有感
在观看完《不朽的马克思》后,我对社会主义的鼻祖——马克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明白了马克思之所以不朽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他不仅是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商河“梦之翼”夏令营开展“趣味剧本杀”特色活动
7月15日下午,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商河“梦之翼”夏令营在商河县春晖实验学校举行“趣味剧本杀”特色活动。本次活动在追梦、振翼、逐光和扬帆四个班级分别举行,设有《茶馆》、《星火》、《医学角逐》和…
华熵能源实践队学习电镀工艺,为绿氢和电镀行业发展提供新方案
7月13日,华熵能源实践队来到晋江璞邦电镀有限公司所管理的五金厂,开展学习电镀工艺的实践活动。在工作人员林总的指导下,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了电镀生产线中的各个工序,加深了对电镀工艺的理解。此次实践活…
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三下乡:巡礼红色印记,追忆峥嵘岁月
文/仇雅、毛云熙、胡婉琳图/龙侣、刘宇豪、叶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党史学习实践团…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多彩墙绘,文化铸魂
七月的天空湛蓝如洗,偶尔飘过几朵蓬松的白云,但并不能给人带来一丝凉意。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照射在大地上,让人感到火辣辣的热。“寻根溯源,萤火探兴”乡村振兴促进团在宝丰县前营乡大吴庄村的墙体彩绘…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可爱的大孩子们
大学生网报湖北7月17日电(通讯员王世徐)再大的孩子都童真幼稚的一面,或许他们还有顽皮的一面,但给人的感觉向来是纯粹的,没有恶意,在中学这个阶段是一个既叛逆,又活跃的年龄阶段,教室向来是拦不下孩子…
安徽学子三下乡:忆昔星火燎原,传承井冈精神
大学生网报马鞍山7月14日电(通讯员石方志)7月14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拾红色记忆”井冈山精神党员宣讲团走进马鞍山市中医院(南院)社区进行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实践队代表向在场的花山区居民介绍…
集大学子三下乡:生命教育入课堂,莹莹之光聚成阳
为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7月6日,集美大学师范学院“青春沃土”实践队在泉州市安溪县福田乡丰都小学开展有关传统文化主题的课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