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12日,由我校院报记者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广播台组成的“传承红色基因·追逐青春梦想”社会实践小分队,远赴巴中革命老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队员们以巴中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追忆岁月,感知历史
博物馆是向大众展示文化遗产的地方,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深远而厚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分别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纪念馆。
各个博物馆中收藏着研究、宣传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文物。博物馆内视听结合,一部革命教育宣传短片,一幅红军石刻标语,一尊红军革命群像雕塑,共同向同学们呈现这段艰苦卓绝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的讲解员王岚是通江本地人,她告诉实践队的成员,最近几个月她刚刚上岗,因为热爱红色文化,热爱家乡,她离开了曾经的教师岗位,来到这里。在引导实践成员参观的过程中,有着丰富教师经验的她,循循善诱,声情并茂,身体力行地传承着红色基因,成员们纷纷向其表示赞美与认同。
回顾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展的艰难历程以及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工作,追忆革命先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同学们对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此行收获良多,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不怕困难、不忘初心、努力向前的精神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丰碑不朽,功炳千秋
碑林刻下的是纪念。走入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入目便是两组红色组雕,生动刻画了北上抗日及达维会师的景象。瞻仰烈士碑林,同学们内心深受震撼,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名字,其中埋藏着艰苦卓绝的岁月。同在公祭广场参观的王荣忠婆婆,她说道:“红军战士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后人应该时刻谨记,时常怀念。”她还表示自己将继续走访全国其它红色景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墓石刻下的是历史。从铁血丹心广场深入陵园,沿着千秋大道拾级而上,遥望江山石,敬礼献花先烈。实践队一行终于到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是全国唯一一座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期间,团队成员与守陵人王建刚老先生畅聊,从他的父亲到他的孩子,三代人都驻守在陵园内,为守护英烈,祭奠烈士贡献出自己的一生。同学们纷纷向老先生表示敬佩,并立誓传承好红色基因,铭记先辈们英勇奋战的不朽精神。
针入丝缕,守正创新
7月15日早上九点,团队成员走进王坪村村委会活动室,开展毛线钩织学习活动。村民马玉芹则是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进入室内,室内玫瑰花、康乃馨、梅花、铃兰等大型鲜花织物一一陈列,钥匙挂件、小人玩偶、发夹头饰等小物件数不胜数,造型精密细致,形象栩栩如生,队员们一个个瞠目结舌,或惊呼,或赞美,或震撼,无不感叹于其技艺之高超。
毛线钩织花样繁多,同学们不免手忙脚乱,但在马玉芹的指导下逐渐步入正轨。马玉芹拿出最近钩织的陆军玩偶与队员们分享,这便是她对未来的畅想——将钩织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她期望自己能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宣传献出一份力量,走好红色文创产品乡村振兴道路,固本思源,守正创新。
社会实践活动接近尾声,但党和红军留下的革命火种将继续燃烧在巴山大地。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块块英雄墓碑、一幅幅红军标语、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幕幕红色记忆见证了军人与群众间的无限深情;一颗颗璀璨将星,一代代红军传人,书写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心路历程,永远激励着广大青年学生砥砺前行。
实践队采访守陵老人王建刚
实践队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实践队进行问卷调查
实践队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前默哀
实践队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献花祭拜
实践队在川陕苏区纪念馆合影
实践队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观看红色教育宣传片
实践队在将帅碑林公祭广场重温入党誓词
实践队在内江师范学院出发合照
实践队在王坪村学习红色手工艺品编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29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