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有水有河流,有花有草有生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它的名字就叫地球。
志愿者7月13日为孩子们安排的课程是地理课的入门课——认识地球,听闻要学习地理,孩子们对此都有很大的兴趣,在上课之前就在一起讨论着自己对于地球的认识。在上课的最开始,志愿者老师先问孩子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他们异口同声回答道“地球是圆的”,接着又抛出了“生活在几千年的古人人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这个问题引入本课。孩子们争先抢后地进行回答“他们认为是平面吧”“他们也可能觉得是长方形吧”,听完他们的回答之后,志愿者老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很新奇,沿着这个问题顺理成章的了解了“盖天说”“浑天说”两种古人对地球的认识,最后总计为“天圆地方”的答案。志愿者老师以问题引入,去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以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培养孩子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为志愿者老师与孩子们课堂互动。杜紫怡供图
紧接着志愿者老师分别介绍了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以及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告诉孩子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科学家的时间和一次次探索,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从“天圆地方说”到“浑天说”最后变为“球体”。总结提出“人类的太空探索再次确定了地球的确是圆的。由此可见,航海、航天等技术的发展深化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志愿者老师再次提问“生活当中有哪些现象其实也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呢?”,以“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进行引入,志愿者老师以多媒体放映进行直观演示,“帆船驶离远处的时候先是船身不见了,然后才是船帆没有了…”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出发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会探究,从独立思考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素养。一番讨论过后,以孩子们所熟知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作为选择题,揭示答案。通过让孩子们观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体会看到地球面貌是怎样的,加以巩固结论。
在对地球有了大概了解之后,志愿者接着为孩子们进一步介绍地球概况,第一步便是了解地球的的大小,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再分别介绍“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志愿者提出思考内容“地球是规则的正圆形吗?”,孩子们最初都感到很疑惑,认为地球就是一个规则的球体,于是纷纷点头同意,志愿者老师介绍道“地球其实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圆球哦”听到回答,孩子们都十分惊讶,在他们一直以来的观念里地球便一直是一个圆球,经过他们的一番讨论,志愿者老师放映出地球形状的真实样貌,告诉他们“地球其实是梨形,近似一个圆球体”,最后讲解了地球水和陆地的比例是七比三,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课程结束,提及孩子们今天有何收获,孩子们都兴奋地把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告诉给志愿者,“我知道地球不是一个圆球”“我知道赤道的长度”“我知道月亮离太阳最近”,看着孩子们高涨的热情,志愿者询问他们下节课想要学什么,有的想学月球,有的想学太空,有的想继续了解地球。最后开展了一个拓展活动,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的地球,孩子们都十分认真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图为孩子们拓展活动所画作品。 杜紫怡 供图
正如古言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志愿者老师多次设问,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不急于立马反驳孩子们一些错误的想法,而是一步步继续引入,让孩子们自己认识到错误所在,对正确结论有更深刻的记忆,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一大特点,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他们自身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培养,以引导式教学取代灌输式教学,同时趣味性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动画美,人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3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