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素有“东海鱼仓”之称,在渔业兴盛发展的同时,也拓展出不少“渔”文化,这些文化随渔业而生,传承至今,已然成为了中国非遗重要组成部分。为响应国家号召,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切身领略非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宁波财经学院暑期实践团自7月3日起在舟山普陀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在2023年7月3日,实践团先后前往了人流量众多的南沙景区和沈家门渔港进行初步调研行动,在那里实践团通过向路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当地居民或是外地游客对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以及人们对于弘扬舟山非遗的态度。
图为随机选取的路人认真填写调查问卷,实践团成员在为其进行讲解。( 姜博涵 供图)
感受着海风吹拂,实践团成员穿梭在休闲、散步的人海中发放着一份份调查问卷。汗水逐渐淌湿了衣服,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渐渐变得疲惫不堪,深蓝色的天空吞噬了太阳最后一缕光晖,夜幕降临,伴随着五彩的灯光亮起,城市在夜晚再一次绽放活力。奔走了一天的实践团成员们也终于在华灯初上时分发完了近千份的调查问卷。在调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常被问及“非遗是什么?”“舟山这边有非遗吗?”这几个问题,但当实践团成员列举出“渔民画”“谢洋节”等例子时人们又会露出似乎有所领会的表情。从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舟山本地的非遗关注度并不高,多数人对舟山非遗只有些许认识,但人们还是比较乐于购买非遗文创产品,并且有意向宣传弘扬本地非遗。
在2023年7月4日上午,实践团前往了舟山博物馆进行参观,希望能通过近距离观看的方式切身体会舟山非遗的魅力。在馆内特展厅,除了实物、文字、图片对展览物的直观描述外,更有大屏幕讲述舟山非遗历史,让实践团的成员们都体会到了浓厚的舟山非遗历史古韵。在这之后实践团成员们又前往参观了舟山文化馆,并有幸邀请到了舟山文化馆办公室负责人郑主任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解了舟山非遗的相关内容。在采访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当地政府也积极举办如千岛遗风-三进四季的活动以及通过在各县建立非遗展厅的方式宣传弘扬舟山非遗,让舟山非遗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人们的视线中。对于“目前舟山非遗传承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一问题,郑主任回答道“目前舟山非遗传承形势严峻,年轻一代鲜有人能静下心来传承这种需要长时间积累的非遗技艺,老一辈的非遗匠人找不到传承者,非遗传承出现断层,青黄不接,后继乏力,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舟山不少非遗失去其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博物馆的非遗工作者虽尽力保留舟山非遗,但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在未来舟山的非遗工作者们也将继续配合上级部门工作,在非遗宣传方式上推陈出新,为舟山非遗保护尽心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舟山博物馆的合照。( 沈铭杨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舟山文化馆办公室负责人郑主任,郑主任耐心解答采访问题,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沈铭杨 供图)
在当日下午,实践团访问了舟山渔民画的传承人张老师,在他的口中实践团了解到舟山政府对舟山渔民画的传承方面也做了不少帮助,在经济上政府出资建设了渔民画展览厅,在教育上政府在小学、大学里都有开展渔民画的学习课程,均有着不错的反响,在张老师办公室内实践团也发现了不少结合了渔民画的精美文创产品,包含了钱包、卡包、镇纸、镜子这些日常用品,据张老师所说这些产品都是由张老师自己出资生产的,并且希望能在未来扩大文创产品的生产,将这些产品面向更广大的人群,让更多人体会到渔民画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渔民画传承人张老师。( 沈铭杨 供图)
在经过了本次对舟山非遗调研参观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对舟山非遗有了更深的认知,也对目前舟山非遗所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衷心祝愿能有更多年轻血液注入其中,让舟山非遗在未来仍能绽放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33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