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淮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百年百图展党史,点亮八皖谱新篇”巡展宣讲团的号召,团队成员决定与2023年7月14日前往安徽省铜陵市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问题,参观铜陵市博物馆,采访该博物馆的馆长。
铜陵,一座因铜而生,因铜而发展的城市,有着3500年冶炼铜矿的历史。在岁月的流逝中,铜文化早已经与当地的生活紧紧相连,“铜”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作为城市文化的会客厅——铜陵博物馆,它以一馆之收藏集三千年铜文化,聚众家之所长述江南古今史,让团队成员可以直观的去感受的美丽的铜文化。据了解铜陵博物馆新馆于2014年12月建成开放。新馆位于铜官区西湖湿地公园东畔。主体建筑充分体现青铜文化特色,其方圆结合既秉承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仿佛一件巨大的青铜器一般,整体看起来恢弘大气。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团队成员迈入了博物馆,当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厅正上方装饰有2014组龙纹的青铜吊灯,当阳关照射在进来的时候,整个墙壁都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熠熠生辉。
随着一层层台阶,团队成员来到了二楼,二楼的展品更具体的彰显了铜文化。我国的冶炼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红铜,即天然铜,但是天然铜容易弯曲,并且很快就钝,接着人们发现把锡掺到铜里去制成铜锡合金——青铜。青铜器的发展离不开熔模铸造技术不断改进,例如如下图的失蜡法。
青铜器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巨大的作用,现今可以通过去研究青铜器去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像当时人们所使用的青铜乐器,大致分为,铜铃,铜铙,钲,甬钟,鎛钟,钮钟,像下图图片中的就是甬钟,其结构为合瓦形结构,因最上面的平面“舞部”之上立有“甬柱”而区别于舞部上立有悬钮的钮钟而得名。
《礼记》中记载:“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青铜爵、斝是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承载器物。现藏于铜陵博物馆的饕餮纹爵、饕餮纹斝以其精美的造型和悠长的历史而享誉一方,被称誉为“铜陵博物馆镇馆之宝”。饕餮纹斝,酒器。敞口,菌状双柱,弧行扳,下腹部略呈圆弧状鼓出,平底,三锥形足。器身装饰两周饕餮纹。此斝底部有烟炱痕迹,当为温酒备斟之器。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的反映了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也体现出来当时人民的智慧。
处于“吴头楚尾”的铜陵因为战争的需求,除了这些平时生活中的青铜器,也出土了不少用于战争的青铜器。除了常见的青铜剑,还可以看到弩机,其设计之巧妙令人感到震惊,无法想象这是来自几千年前的设计。青铜剑出土,仍旧寒光逼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也恰恰说明了当时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早已经非常成熟了,这些青铜器不仅与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体现的古时候人民的智慧。
汉代在铜陵一带设立铜官是以管辖冶炼铜矿,东汉设立铜官镇,到如今也就是现在的铜官区。该地区从夏商时期开始便成为国家重要的铜料来源地,是中原王朝极为重视的区域。优质而丰富的铜料资源也是春秋时期吴国能够争霸中原的重要资本。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都都为丹阳郡,并在今铜官山下设置全国唯一的铜官,该地区成为调控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心。此后东吴能够三分天下、南朝经济的迅速崛起均与铜陵的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宋时期,该地区的梅根监、宛陵监和永丰监均是国家铸币的重要基地,对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铜陵地区长达三千多年的采矿和治铸史,同样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铜陵在人文方面也同样丰富。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夜多次来过铜陵,有诗为证:“万人冶铜气如云,千炉奔腾风振雷”,看到铜官山上铜匠们生产号子响亮气魄,如此热闹的劳动场景,李白激动不已。劳动的汗水与诗人满腔才华相碰化作了诗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他意犹未尽,再写一首,“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李白不经意的一笔,竟让他成为描绘劳动人民冶铜的第一位诗人。
截至目前,铜陵市博物馆收藏的各类青铜文物就达1400件之多,有青铜礼器、乐器、酒器,乃至青铜镜等生产生活用品,工艺精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这次的铜文化调研活动,让调研小组受益匪浅,不仅看到了,许许多多精美的青铜器,也对铜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37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