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践行红色初心,共铸时代之梦”实践队队员前往非遗广场了解非遗、学习非遗、号召群众一起传承非遗。在此次活动中,实践队队员向文化传承者虚心求教,了解每个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围绕非遗文化主题,成员决定,先在网上查找非遗文化资料,成员们观看了非遗传承人对传统工艺的宣传视频,传承人们表示:在进步和创新的道路上,要守住“本味”,将老一辈挖掘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成员们了解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一百余项,而令成员们印象深刻的便是传统戏剧、曲艺大类。在日常生活中,受现代舞蹈、音乐的影响,传统舞蹈、音乐等可能距我们更近,而戏剧、曲艺成员们却相知甚少,如若没有去过戏剧专场,很难对其有较深的了解,因此,实践队队员们决定,从戏剧文化入手,深入了解传统戏剧文化是学习非遗、传承非遗的重要步骤。
实践队队员们来到非遗体验中心,先由老师讲解非遗知识,再指导着志愿者进行“创作”,将创作完成的作品放在成品展示区。比如脸谱,成员们了解到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装造型艺术,并通过讲解,明白了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黑色脸代表正直、无私、刚正不阿等等,还有红黑白黄几种颜色各自的代表人物,根据脸谱的内涵,制作他们想制作的脸谱作品。
了解传统戏剧后,成员们又转向传统美术,其中的鲁绣便是山东申请的非遗项目。写文字的女子,喜欢将喜怒哀乐隐藏在字里行间,所以字字珠玑。绣刺绣的女子,将儿女情长传递给了银针和丝线,所以针针动情。成员们亲手体验如何制作鲁绣工艺品。老师们向实践队员们认真讲解刺绣的针法,引导队员用针线勾勒出绣品。鲁绣可以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推广,如团扇、书签这种小的装饰品,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旅游业受到了冲击,这些旅游纪念品的销售量也随之下降;鲁绣还可以作为展品来展览,吸引到更多喜爱鲁绣的人来观赏。再往前走,成员们来到了制作漆器的地方,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推广漆器文化,它光洁如镜的漆面,难以想象这需要多少工具和工序才能打磨出来。学生们不禁赞叹平遥推光漆器的精致外观、细腻漆面和工艺价值。在活动现场,卷刃、布老虎、剪纸、面塑、盘扣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方式向现场学生展示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参观完艺术馆,成员们来到了惠民广场。在广场上,有爷爷们进行二胡表演,一首《铁血丹心》气势磅礴,扣人心弦,仿佛看到了当时那个年代,那个时机对国家的热爱,对感情的执着,对命运的反抗,对未来的茫然。太震撼了!二胡文化凝聚着社会文化、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的力量,折射出中华民族丰厚的民族底蕴和传统的人文精神,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实践队队员在受过非遗乐器的熏陶后,决定参与当前社会上组织的非遗文化课堂,进一步了解当今社会宣传非遗文化的形式与力度。由于国家加大对非遗文化传承力度,因而非议体验课堂也基本遍布全市,实践队队员在经过与组织方的协调后,与参与课堂的学生们一起进行这项活动,因为场地的限制,这项活动基本上围绕书中的内容展开,在活动中也进行了几项比较经典的非遗活动的互动,这种类型的活动更能调动小朋友们的兴趣,大家玩的不亦乐乎,而组织者也恰到好处的解释的这些活动的来源及蕴含的非遗精神。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用镜头记录传统文化故事,用声音诠释传统文化内涵。非遗传承学习的过程必然是枯燥的,但是他们的坚持却是令人可敬可叹的。而新时代青年肩负重任,定当不辱时代使命,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37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