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传统能言队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来探访独具特色的沂蒙彩印花布。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沂蒙老区居民,队员们了解到:彩印花布,也称为“花包袱”、“包袱皮”。彩印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它以奇异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面貌,古朴而浓艳的风格见长。过去,彩印花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辈人穿的衣服、日常用的门帘、闺女的嫁妆及用于订亲、结婚、走亲访友用到的包袱,都是用彩印及花布来做,它在农村使用最为广泛。彩印花布主要以大红、翠绿、桃红、紫、黄等色套印,图案富丽堂皇,民间通常以“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来形容彩印花布的绚丽多彩,彩印花布题材多以牡丹、凤凰、荷花、富贵、福寿,大多选材于吉祥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传说,诸如“鱼穿莲”“四喜石榴”“凤穿牡丹”,“吉庆有余”,“富寿图”,“五毒肚兜”等等,选题独特,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质朴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农村姑娘出嫁时的必备之物。
图为展出的沂蒙彩印花布 张涵 摄
紧接着队员们来到了沂蒙彩印花布的第六代传人所在地,一探沂蒙彩印花布的奥秘。家住河东区太平街道申家太平村的张明建是全国唯一一位掌握打版、制版、熬油、刻版、调色、印染等综合技艺的民间传承人,是沂蒙彩印花布的第六代传承人。
之后,张明建一直靠着彩印花布养家糊口。彩印花布的发展几经坎坷,曾成了“破四旧”的对象,许多印花布、图版及工具都被焚毁。机智的张明建把最为珍贵的三国时诸葛亮征南的“五毒肚兜”、象征唐朝出征胜利的“四方同喜”、宋朝时为佘太君祝寿的“多子多福”、康熙盛世时的“连年有余”彩印版样卷在一起,连同上好的颜料藏进鸡窝,才得以保存下来,但彩印花布的技术也就此沉寂了下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彩印花布这项古老的工艺再一次回到了大众视野。机缘巧合下,已经转行做木匠的张明建又拿起了刻刀,立志将彩印花布发扬光大。
除了婚嫁“传启”时的“花包袱”,传统的彩印花布还做老辈人穿的衣服,日常用的门帘、桌布的图案就更丰富了:“吉庆有余”“富寿图”“二十四孝图”“五虎六顺图”“十二生肖图”……红绿相映的彩印花布里,包罗了沂蒙乡土风情。
2017年,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张明建构思3年,刻版1年,绘画8个月,制成了长19米、宽3.5米的《中国梦》巨幅彩印花布。巨幅花布上,包含了17个民间故事。中心背景为“龙的传人”,左右上下配以“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富贵满堂”“鹤鹿同春”“五子登科”“连年有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绘出了国泰民安、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年75岁的张明建从未停止过对这一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古老民间艺术的弘扬和传承。彩印花布采用镂空纸板印刷的方法制作印花,经历打版、制版、刻版、上油、配色、印染六道工序,一色一版,一次一次地点染不同色彩。张建明独创了彩印的“渐变色”,他印出的莲花一改传统单色模样,花瓣颜色由洋红过渡到大红。这一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包括冯骥才、韩美林等艺术大师的喜爱。
社会实践队员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彩印花布的制作过程,队员们纷纷表示想做好一块彩印花布,需要经过十分细致的工序,这需要手艺人长期经验的累积以及十足的细心与耐心。如今,彩印花布成为了临沂旅游文化产品的代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张明建还把它带进了大学课堂。通过坚守、传承和创新,彩印花布这一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将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图为队员们的合影 张涵 摄
最后,队员们积极策划活动,剪辑视频等等,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将沂蒙彩印花布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40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