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最好就去一趟博物馆。6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1人赴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郧阳路文化东巷6号郧阳博物馆,去探索郧阳历史,了解郧阳文化。
郧阳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郧阳路文化东巷6号,占地面积3080平方米,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文物库房60平方米,为全框架式结构四层楼房。2000年,郧县博物馆更名为郧阳博物馆,馆内藏品主要通过征集、考古发掘、上缴(交)、捐赠、收购等途径取得,其类别有石器、陶瓷器、铜器、铁器、化石、骨器、木雕、石雕、石刻、金银器、玉器、字画、钱币等。截至2019年末,郧阳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达3565件/套,167件/套。
实践队员来到郧阳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郧县人”头骨。“郧县人”是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1989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学堂梁子调查时发现了一具头骨化石,将之命名为“郧县人”1号;次年,在学堂梁子遗址的第一次正式发掘中又出土了“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并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器遗存,分布范围190万平方米。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一座雕刻的杨献珍先生半身像前,展厅的周围介绍着杨献珍先生的革命事迹。杨献珍,原名杨奎廷,曾用名杨仲仁,汉族,生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他曾就读于湖北省第八高等中学(现郧阳中学),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杨献珍先生是老一辈的伟大革命领袖,郧县人民世世代代记住他的革命精神,在郧阳博物馆里为他雕刻半身像。
走向下一个展厅,看到的是南水北调郧县地上文物搬迁复建模型。郧县人民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不惜搬迁,为汉江流域的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所作的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是华夏大地走向民族复兴的一个缩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辉煌写照。这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水利工程,凝聚了中国人的力量,焕发出中国梦的异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京津冀豫人民昌盛、社会繁荣,郧县人民将坚守中线水源区的澄洁清明,世代接续,团结一心,奋斗前行。
实践队员参观完郧阳博物馆感触深刻。小小的博物馆,保藏着横跨几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依旧在博物馆更新中,人类的文明也一直在历史中延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4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