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坪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花园新村与安沟社区交界处,6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了这样一个人造古巷,感受历史的痕迹。

据《湖北省十堰市地名志》记载,放马坪源自李自成在此地放马而得名。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从武当山老营发兵陕西汉中,途经这里,发现犟何北有一坪子,背山面水,林疏草密,遂放马坪上,驻扎休整。李自成离开此地后,空留月色。为纪念他“赈贫困、务农桑”,将此地叫做放马坪。而这也真是放马坪第一次在历史中沸腾。300多年后,20世纪70年代,十堰三线建设,二汽轴瓦厂、二汽化油器厂分别建在这里的东西两侧,安营扎寨,放马坪开始了第二次在历史中沸腾。
团队成员们进入放马坪后,在两边仿古房屋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风味。在这里,成员们见到了第一处吸引人的地方:“闯王牧马”浮雕,艺术地再现了闯王牧马的情况。民间传说,明朝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转战郧阳山区时,曾在放马坪屯兵休整,故尔此地因闯王牧马而得名放马坪。心怀宏图,不畏挫折,养精蓄锐,志在必得的义军精神,在放马坪留下了深远历史影响。
第二处则是老旧物品展示长廊。成员们走到这里时,脚步都变慢了,里面有很多事成员们只在老一辈人口中听过,却从未见过。而这些物件,也正是见证者:放马坪以它亲历的历史见证了十堰车城的成长变化过程,见证了十堰从一个小山沟变为现代工业城市。见证了放马坪人与东风人同心携手,村企共建,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不仅建造出了现代化汽车工业企业,而且共同铸造了艰苦创业的美好精神传统。遥想当年,东风工程技术人员,住在干打垒的芦席棚内,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夜以继日的奋战。终于使宏伟的蓝图,变为了辉煌的现实。

然而,放马坪还有很多动人之处:始建于1580年古井,70米的灯光墙,展示军队生活的老兵之家,等等。
放马坪如今现代化的装饰也许会让人感到遗憾,遗憾没有办法进一步感受历史的沸腾,但是也是这些装饰向人们传达放马坪将会以自己的方式继续见证十堰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48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