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年同学关注乡村教育现状,同时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7月4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蓓蕾”志愿服务队的3名志愿者在咸宁市通城县石南镇仙姑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义务教育活动。
“支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和情怀,更是一份光荣与责任,一个披荆斩棘的过程,对于初次踏上支教地的我们来说,眼前的支教之路关隘重重,我们需克服这些困难,砥砺前行。
图为 石南镇仙姑村希望家园节能课的课堂。通讯员 张丽杰 摄
语言,是横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阻碍。初来乍到的我们,因为不熟悉当地的方言也闹出过很多笑话。我们曾将当地的方言“恰饭”误以为是“抢饭”,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我们这才明白原来是“吃饭”的意思。当然,语言并不能成为阻止我们坚持下去的拦路虎,既然听不懂,我们就经常和当地的人聊天,在课堂上将学会的方言运用其中,学生也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向我们敞开心扉。
饮食习惯的不同,是南北方日常生活上的差异造成的。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们并没有考虑到饮食上的问题,生活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同,当地的人们几乎一日三餐都吃米饭,而且酷爱吃辣椒,对于我来说,是非常不习惯的,发现饮食上的问题后,我们在吃饭时与当地人及时沟通,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堂上,我们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第一次准备给孩子们上课时,心里既忐忑又兴奋,几个月前,我们也还是坐在台下听老师讲述,现在身份的突然转变,让我们有些不太适应,但是当我们看向台下时,一切顾虑都打消了,孩子们的眼神中写满了对我们的好奇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一瞬间,我们想把自己所学到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他们。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讲授、演示、讨论以及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上课,同时也制定了每日的课程安排表,学生们也积极的回应,有时提出的问题能激发我们的灵感。这时候我们似乎懂了“教学相长”的意义。
图为 诗词课堂上孩子们比赛写诗句。通讯员 黄飘 摄
当然,学生也会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刚开始碰到不听话的学生时,我们也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通过与其他分队的队员们交流经验,我们学习到了不少的教学好方法。比如,我们会根据个别同学自身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开设各类兴趣课堂,不仅有拓展知识储备的科学文化常识普及课程,还有培养兴趣爱好的手工制作课程、室外体育课、口才训练课……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制定适合的奖惩方法,遇到纪律不好的,我们会单独谈话,奖罚分明。我们根据学生们上课后进行的反映,适时调整,做到在帮助孩子们增进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最大化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挖掘孩子们的无限潜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课堂外,我们是他们亲切的大姐姐,我们坚信“陪伴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与孩子们聊天,关注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生活状况……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好像看得到曾经的自己,纯粹而又简单,传授知识,分享快乐,积极引导处于成长黄金期的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孩子们刻苦学习,埋下报效祖国的种子,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最切实、最有益的帮助。
图为 课堂上学生回答志愿者提出的问题。通讯员 黄飘 摄
个人身份从学生转变为老师、难以适应的饮食变化……这一个月的支教生活和工作,磨砺我们的意志。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游刃有余,我们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力所能及的向孩子们传授自己所学的全部,也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多样色彩,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和我们、和城市里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聪明、善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这个暑假,我们满怀着希望,“乡”约在石南镇仙姑村, 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回忆。(通讯员 黄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52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