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怀,让当代青年铭记历史,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责任担当意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2023年7月16日上午,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生不息”志愿者服务团前往丰都县栗子乡寻访当地革命老前辈,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与革命老前辈对话中感悟前辈们的初心与使命,领略平凡中最绚丽的光辉。
江方纯,抗美援越战争老兵,1965年12月参军,隶属于北京38军11团步兵部队。进入他的家中,最显眼的就是挂了整个走廊的参军时期老照片,老文件。“出动梁山,打美国敌机,正准备吃一天中的第一顿饭时,敌机又开始丢炸弹,军队下达命令,马上开始对战。”年近80岁的江方纯,回忆起战场记忆,“在战场上,一个连队基本70%的人都受伤,自己的脚、脸都是伤疤。”老人一字一句的说。通过他的回忆,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老兵们抗战时的残酷场景。当问起江老能否给我们展示他的军功章时,老人脸上挂满了自豪。志愿者们从老人手里接过他的勋章,翻阅他的入党申请书,真切的感受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李明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今年90岁。19岁参军,加入工兵独立团8连进行军事训练。90岁高龄的李明辉老人如今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在采访过程中,老人的眼睛时而泛满泪水。问及战场上的场景,老人讲起来一字一句,条理分明。“当时美国武器装备精良,而中国的兵器数量不够,当时自己只有5发子弹,为了迷惑敌人,只好用一节一节的高粱杆充当一发一发的子弹。”老人回忆到,“从重庆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到沈阳,再从沈阳坐火车去往朝鲜,从鸭绿江进入朝鲜的过程中看到遍地都是子弹壳。”这些存在于书本上的历史,通过老人的讲述而鲜活的呈现在了志愿者们的眼前。
杜启华,今年80岁,曾在黑龙江当铁道兵,回顾他的当兵历程程,我们看到了原始森林里厚厚的白雪上慢慢架起一座座铁道。自黑龙江的铁道建成,中国各处渐渐织起紧密的铁路网。黑龙江的铁道不仅是皑皑白雪与绿草青青的连接,也是中国铁道建设的“先锋路”。面对大工量、高难度的工程,难题不仅是作业中的重重难关,还有艰苦的工作条件,高粱米是战士们唯一的食物补给。那时候,那条路不仅建在了大雪上,也建在了高粱米上。世界上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前辈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肖万保,原名肖万宝,1959年9月参军,今年虚岁88。在那个物资匮乏、国债紧迫的年代,肖万宝接续红军的荣志,自愿将名字中财宝的“宝”改为保家卫国的“保”,毅然加入部队,立志像革命先辈一样报效祖国。从军十几载,红色基因不仅刻入他的骨血,也随他的家庭一起传承下去。他们一家三代从军,他教育后辈,部队是个大学校,要能文能武,要将保卫祖国的光荣传统留下来。肖老不仅对儿孙要求严格,对于自己要求更高,身载荣誉多年,却至今还未入党,他认为自己只是个小学生的文化水平,达不到入党的思想水平和公信力。对于当代青年,他认为青年应不分你我,有小家才有大家,要锻炼自身素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一心为人民服务。
听老兵讲当年的峥嵘岁月,志愿者们眼前又闪现那个年代的纷飞战火和战士们昂首举旗立志守卫国家、振兴中华的热血画帧。走近英雄的生活,在热血沸腾中我们回望初心、牢记使命,用信仰之光照亮奋斗的路,在只争朝夕的新征程上,传承这份珍贵的红色情怀,做好党的青年助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52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