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以创新赓续中华文脉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任冠群

【外国语学院暑假社会实践】立足创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不知不觉,2023年暑假悄然而至,为推动家乡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响应曲阜师范大学对“三下乡”志愿活动的号召,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创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队员任冠群来到了高密市红高粱古城,观看传承千年的茂腔表演,并调查了解茂腔在当下社会的传承及创新发展情况,并由此展开实践活动。2023年7月6日,立足创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队员任冠群来到高密红高粱古城展开实践活动。根据工作人员介绍,队员得知,为更好地将茂腔传承下去,高密红高粱古城时常安排茂腔表演。经调查实践得知,在过去,前来观看表演的高密市民大多都是老年人,极少有青年人在现场观看,而现在,表演现场也出现了部分年轻人的身影,而这离不开茂腔音乐人数十年的追求探索和实践创新努力。

为更好地了解茂腔的创新形式,为其注入更加鲜活的创新动力,实践队队员任冠群来到节目后台,进一步了解茂腔的发展现状并与几位茂腔音乐人展开了采访交流。由表演队领队介绍,高密茂腔是山东省高密市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委婉动听,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深受群众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俗称“拴老婆橛子戏”,在广大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由高密茂腔剧团演出的现代戏《盼儿记》曾于1990年应邀晋京演出,颇受好评。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又被评为“和谐高密十个亮点”之一。根据几位茂腔音乐人的介绍,实践队队员了解到:最初的茂腔唱腔曲调低沉,旋律简单,唱腔并不发达。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对唱腔美的要求,茂腔工作者们在创作和演唱实践中,广泛吸收了京剧、梆子等音乐素养,将其恰到好处地融进了茂腔演唱当中,并将京胡、二胡、月琴这“京剧”三大件乐器搬进了茂腔音乐的伴奏中,还独创了一种新的京胡演奏技巧,“勾、抹、抿”。然而在现代化的今天,茂腔音乐在改革创新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最大的问题便是板式不够用,当表现人物的不同情绪或对不同事物做出的不同反应时,其内在节奏,往往与原板、二板原来的节奏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茂腔工作者就向其它剧种学习其板式结构形式,来丰富自己,根据板式派生规律,首先以原板为主体,做不同节奏和速度处理,先后创造了原板类的各种板式,如慢原板、原板、快原板、快板、散板等,同时又在二板的基础上,创造了慢二板、二板、快二板、导板、回龙、紧拉慢唱等不同板式。经过长期的实践,使各类板式在节奏、速度、字位、旋律的简繁等方面趋于规范,基本上确定了茂腔原板类、二板类各种板式的规则,并在行腔和咬字上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使唱腔更具时代气息,声调更趋完美。正是音乐人们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将茂腔变得适应发展着的时代和变迁着的人文环境,真正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并乐于将其传承下去。但是对于如何创新使其能走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仍是一个难题。

对此,实践队员在现场和网络上展开了采访和调查。

在现场,实践队员先采访了几位老人。从他们的口中得知,相比于电视,他们更喜欢在现场观赏茂腔,这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娱乐活动。随后实践队队员任冠群又在古城的其他景点中随机采访了几位年轻人询问他们对于茂腔的看法。年轻人们纷纷表示,自己很少会接触戏剧类的节目,并且自己想把有限的休息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也有人表示相比于茂腔,自己更喜欢听京剧。此后实践队员以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近千位高密市民展开了有关茂腔文化的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市民知道茂腔并知道它是高密市的一项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只有少数市民知道在红高粱古城有固定时间的茂腔表演,极少数表示即使知道也不会去观看因为对其不感兴趣,大部分在得知此消息后表示愿意去观看;调查对象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基本都了解茂腔,并且在有社团表演时会积极参与,因为他们热爱茂腔,这是家乡留下的传统文化,也是陪伴他们从年幼走到现在的伙伴。但是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对这项传统文化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创新文化本身的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了解。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资。如此之瑰宝,我们何能弃之。

在调查完不同年龄段对茂腔的了解情况之后,针对这一结果,实践队队员任冠群决定向年轻人普及这一项传统文化。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实践队员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茂腔介绍资料,经过筛查之后,整合并制作了PPT,以便于大家能够以清晰有效的方式了解茂腔的基本信息。之后,实践队员又整合了拍摄以及搜集的视频资料,采用视频剪辑的方式将重要以及精彩的戏剧片段整合到一起,并上传到抖音快手等大热短视频平台。

图为茂腔表演现场的视频画面。

习总书记曾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智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本次实践活动聚焦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关注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穿心,致力于向新一代传播优秀文化,自觉承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注入创新原力的时代责任。担文化传承之任,扬传统文化之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57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爱浇灌花朵,汇梦点亮星光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爱为光,以奉献为帆,汇聚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都能看到他们……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电工建模协会成功举办“乒乓球上的c语言”趣味竞赛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点燃大家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工建模协会的热情,11月17日,电工建模协会于第四体育场精心组织…

会计二班青年马克思实践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

2024级会计二班开展青年马克思实践第一次活动小组成员观看二十届三中全会视频(通信员杨俊杰万昊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扶志又扶智,奉献新乡村
中国青年网孝感7月15日电(通讯员黄巧)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养。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点星星之火,筑梦七彩课堂
新闻网讯(通讯员胡博)2023年7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心助学志愿服务团队赴广水驼子小学的支教活动已经过去大半,经过这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对于学生,所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教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
山东学子三下乡:走进物流园,描绘活力中国
为进一步了解蔬菜产业对于山东省潍坊市经济的带动作用,7月11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来到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进行实地调研。地处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的寿光市,自上世纪…
安阳工学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走基层,青年使命在肩
“共赴绿浪村,踏步新征程”,为响应党的号召,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激励青少年勇担时代责任,坚定理…
炎夏公益行,点亮微心愿
大学生网报7月18日电(通讯员陈锦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子志愿下乡参加此次前往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高坝洲镇支教活动,在同学们积极参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为青少年心中播…
非遗之宝:凤凰灯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非遗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最基…
河南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献爱心,送温暖
中国青年网新乡7月17日电(通讯员姜南雨)献爱心方知珍贵,送温暖才知快乐;献爱心心方知事久可为,送温暖暖人情和谐进步。2023年7月17日,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开展河南学子三下乡“献爱心,送温暖”社会…
湖北学子三下乡:看月亮、吃月饼、、听故事,走进中秋
大学生网报7月18日电(通讯员祝雅妮)在7月18日来自湖北二师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根据要求为四岭村的小朋友们介绍中秋节,讲解中秋习俗,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别开生面的中秋佳节,探索中秋节的由来和背后的神话故事。…
支教点亮乡村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向阳花”实践队为期12天的支教活动提前结束,在这次活动中实践队的队员们都收获满满,下面是实践队员陈蝶在这次活动中想说的话。经过八天的支教活动,对于学生老师们所需要付出的…
安阳师范学院“青志携手,共御结核”——珍爱生命,预防结核病
为了积极宣传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政策、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通过宣讲使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有所提高,安阳师范学院学子组织了“青志携手,共御结核”主题宣讲团暑期实践活动。今天上午该团队进行了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