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美梦消除了昨日的舟车劳顿,7月2日我们蓉华微漾队伍一大早便在民宿老奶奶的带领下,真正踏入了这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古村落——芙蓉古村。与其它热门景区不同的是,这儿没有很多游客,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位古物爱好者和在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居民们,稀少的人烟反倒给这古色古香的小镇增添了几份淳朴与清幽。鳞次栉比的古屋间隐着青石板路,在岁月的刀下,执拗地等着倦客的足印。沿着指示牌的方向,我们漫步芙蓉老街小巷。
推开半掩的木门,我们首先跨入的是瓷器馆。大大小小的透明玻璃柜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瓷器,不过大都以宋朝瓷器为主。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定窑白瓷,亦有“雨过天青云开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宋汝窑。瓷器上的缺口与破损印证了历史的存在,奇形怪状的造型显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我们鉴赏着,同时也惊叹着。瓷是泥土的奇迹,是时间的艺术;匠人活在手艺中,活在瓷器中,亦藏于这个古村中。
除瓷器馆外,这儿还有清正园石雕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展区有1800平方米,馆藏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石雕作品200余件,藏品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有佛造像、庭院类、民俗实用类,展示着石雕的历史与发展轨迹,探寻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渊源;繁华落尽,仿佛仍在宋元,此言不虚。石雕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古代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有相当的分量。在古代,石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匠师们运用固有的传统塑法,力求现实和富有人性,追求简洁、朴实和生动传神;一批批表现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带有浓浓烟火气息的作品相继问世。
继续沿着青苔石路,抬头便望见“陈氏大宗”的匾额。据门口牌上的介绍,陈氏大宗是芙蓉村的礼制中心,是血缘村落里最高品位的公共建筑。跨入门槛,引入眼帘的是一个正厅,正厅两侧为宽敞的廊,与正厅相对的是一座具有元风的精美戏台。据了解,古时这里为村内陈姓族人供奉神主、祖宗牌位、聚会议事的公共场所。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起,村里举行祭祖活动、做戏三天三夜、舞鱼灯等习俗。一转头便见着了展览柜中惟妙惟肖的小人,模拟着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那一刻古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走出大宗,我们还感受了中国历史的廉政文化;阅览了中外摄影器材的发展;观摩了七进八额的千工拔步床……墨绿的竹林树木、黛青的瓦片、斑驳的砖墙、青绿的石板,夏日的炎热仿佛被这的一切“绿”所吸收了,令人沉浸在悠悠古韵之中。
弯弯绕绕,我们的脚步停留在了芙蓉古亭。芙蓉古亭矗立于水池中央,仅靠两块石板与道路连接。亭尖青灰的瓦片,亭柱发霉的木头,亭旁掩映的绿树,倒映在清澈的镜湖上,组成一幅秀丽唯美的图画。亭角挂着的红灯笼,亭柱上还未撕去的对联,似乎还残留着春节的气息。置身凉亭,使人感到古朴端庄、意境幽远,饱含情趣又耐人寻味。在古亭的荫蔽下,只见几位年长者,有的身着白色老年背心,有的赤裸着上身,手摇大蒲扇,谈天说地。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我不禁开始幻想自己惬意的老年生活,如他们这般悠闲自在,深居于静谧的小镇之中。
穿梭于粉墙黛瓦之间,幽幽深巷之后。总能看见佝偻着的老人背影;总能听到成群结队嬉戏玩耍的小孩儿笑声;总能闻到烟囱中传来的阵阵饭香。小桥流水,幽幽民歌,古镇精致得令人心动。踏在一块块青苔石块上,仿佛听它诉说着古村的悠悠岁月,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生活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一条老街,一段故事。静坐古村一隅,景色阑珊,慢煮光阴,惬意安然。蝉鸣鸟啼,今日的实践旅途便止步于此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4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