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迟雨虹)为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7月16日,山东建筑大学“同‘州’共济,情系黄河”实践团队奔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的独特视角深度学习黄河文化及其精神内涵,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传承黄河流域非遗文化。
为了解黄河流域古村落的相关文化及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首先来到了西纸坊黄河古村,对黄河流域历史民居及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西纸坊黄河古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西纸坊村,以田园、湿地为基础,集特色高台民宿和柴烧古窑于一园,展现了浓郁的鲁北乡村美丽和黄河古渡风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诗中说,黄河流经九个省份,贯穿大半个中国,黄土地随之相伴,绵延数省。在齐鲁大地上,依托这条华夏发源地的母亲河,诞生出了独具一格的建造体系。在西纸坊内的土坯民居是黄河下游民居的活化石,虽然这些房子的建造历史并不悠久,但究其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上千年之久。“从泥土中来,又回归土壤”,它反映出黄河流域先民最自然淳朴的生活之道,折射出中国人内心中的一部伟大的精神史诗。同时,在西纸坊黄河古村景区,还有平窑、昇窑和葫芦窑的模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对陶瓷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在景区内的陶艺体验中心亲自动手制作陶器。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前往黄河楼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了当地居民,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里,尽管大家都能感受到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仍有包括含沙量大,沿岸植被破坏等问题较为严重,急需解决。
调研后,实践队登上黄河楼,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了更多滨州政府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和传承非遗所做的努力。在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之所以出现有一些像刘家峡的地方,也有像东营入海口的地方,并且中间有明显的分界线,是因为前方有一层层的像盆地一样的一个沉淀池,叫沉沙池。沉沙池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程,黄河水引入之后,会在池中一层一层的沉淀,等沉淀下来之后,黄河水路过这边,就会将它一起分流,然后靠近湖中心,它的水质会变得越来越清澈。湖中心有两座小岛,实际上是蒲台古城未被黄河洪水淹没的建筑高地。换而言之,蒲湖底是埋着一座蒲台古城的,埋着一座明清古建筑城池的。湖中心的这座岛上有很多的珍稀候鸟群啊,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以及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百鹳。这两座小岛呢,是不允许人登上去的,为的就是保护它的一个生态环境。岛的周围有很多鸟巢,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它,给它提供一个天然的环境。并且如果晚上来到蒲湖附近,一上这个坡呢,就会感觉身体温度下降十到十五度,这是因为岛上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5%,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氧吧。这之后,队员们去到黄河楼的三层,了解了滨州地区黄河流域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胡集书会,布老虎,黄河泥陶,海瓷,木版年画,绒绣和蓝印花布等。在讲解过程中,队员们对于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体会到了传承非遗的重要性与责任担当。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学习感受到了滨州村近年来黄河的治理成果和文化品牌建设,也加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团队成员一定能够坚持知行合一,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黄河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6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