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广对汉字认识的普及度。7月9日,“追希”党员社会实践队支教组在遂溪县平石学校开展了一堂有关校园意识的教学课程。该课程旨在向学生们传递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互动,培养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次课程的授课小老师为支教组梁思敏。
在进入课堂前,小老师梁思敏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哲学”的问题:汉字从哪里来呢?随后,小老师梁思敏给出了答案: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古人主要通过口传。由于口头传播的限制,它无法保存,并且在传送给第三方时会有错误。
汉字从哪里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汉字的世界吧!”小老师梁思敏对同学们说道。
本次课程首先是讲述汉字的演变过程。小老师梁思敏告诉同学们,在几千年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为了记录语言、相互交际的需要,人们在不断地改进着汉字的书写形体。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
在讲述字体的演变过程中,小老师梁思敏向同学们细细讲解着,甲骨文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铜器铭文。而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笔画整齐圆转、字形匀称。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其中,秦隶是秦代使用的隶书,主要特点是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最后,小老师梁思敏说,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台下的同学们也是津津有味地听着。
一起来认识偏旁部首吧。在结束对讲述字体的演变过程后,小老师梁思敏开始向同学们讲解偏旁部首的知识。与前面不同的是,这一部分以一种小游戏的方式呈现。小老师梁思敏先给出一个“青”字,让同学们加上一个偏旁部首使之成为其它的汉字。台下的同学们应声而答,回答的有“情”、“猜”和“晴”字等,回答都是正确的,可以看出平石学校平时对孩子们这方面语文知识的重视重视程度。
“铃,铃,铃……”随着铃声的响起,这一堂课也到此圆满结束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啦,同学们再见喽!” 小老师梁思敏向同学们挥手告别道。同学们也是礼貌地向小老师梁思敏回敬:“老师,再见!”
撰稿|蔡游远
摄影|温景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6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