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如蒙着面纱的女郎,神秘又诱人,似乎其具有上天赋予的魅力,无需多么惊人的夸赞和大力的宣传,自会吸引众人来探究其内隐的历史和涵义,因为“优秀的文化是适于大众,为人民所喜爱的,为人民所乐见的”。
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更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拉近与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的距离,广东海洋大学研之有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17年7月10日有幸采访到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传承人以及咸水歌歌手郭亚清老师。
在采访中,郭老师首先为队员们详细讲述了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以及疍民的历史,队员们知道,在宋朝时,广东、福建等地的渔民,历经千辛万苦迁移到海南三亚,并与当地的黎族进行长时间地交流和融合,最终形成了此时此刻的疍民和疍家特色文化。
海南三亚疍民敢于与海斗,并且长期在海上生活和辛勤劳作,因此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但其在改革开放之前,地位是及其低下的,他们只能在海上生活,不能上岸,而且还要受种种无理要求的限制,以及各阶层的歧视,不被人尊重,失去自由,生活贫困而艰辛。但无论周遭的环境怎样,疍家人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依然坚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咸水歌,艇仔粥,疍家服等,而且一直流传至今。说到这里,郭老师眼眶湿润了,有少许的哽咽,但队员们感受到更多的是来自于郭老师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我嘚疍家人,真是好凄凉……”此刻,郭老师为我们唱起了疍家人特有的歌曲——咸水歌,歌声婉转,长调悠悠,队员们不由得跟着调子一起打起拍来,在歌声的牵引下,队员们似乎看到了渔舟唱晚这一般美好的景象,队员们陶醉于疍家人民悦耳的咸水歌声,感受到海南三亚疍家人民平日里的生活——忙绿不乏小惬意,辛酸不乏小娱乐。
曲罢,郭老师还为队员们介绍咸水歌的五声调、吱哩美、白啰调、水仙花调,家姐调和本土方言等基本知识,队员们了解到咸水歌是疍民们在日常劳作中创作的,用于抒情达意,也是日常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他们在划船时唱,在烹饪时唱,在带小孩时唱……可以说,咸水歌成为了疍家人民生活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不会咸水歌的疍家人不是真疍家人。
当队员们问到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的现状时,郭老师眉头紧锁,无奈地摇摇头说:“真的很不乐观!”据了解,现在很少人知道疍家特色文化了,而对疍家特色文化有所了解的一般是60岁以上的疍家人民,年轻一些的疍家人民以及大部分非疍民则是对疍家特色文化了解甚微。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在几十年后将消失殆尽。郭老师提出,要想保护疍家特色文化,首先得传承好疍家特色文化,比如教会下一代唱咸水歌,懂疍家文化,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传承不好,何谈进一步保护呢?
此阶段,郭老师也在为咸水歌进行新的编曲。郭老师想通过加入乐器伴奏的元素来改变一直靠清唱的咸水歌,他认为,加入乐器伴奏能让咸水歌更加动听,更凸显咸水歌的韵味和美,说着,郭老师拿来一双筷子就在玻璃杯上敲起咸水歌旋律,叮叮咚咚,宛如活泼溪流的声响。
随后,郭老师再次提出,文化需要发展,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也不例外,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保守守旧,迈不开步子,而是在保留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原汁原味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为其注入新血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才能使其焕发生机,比如可以结合结合“一带一路”,通过“一带一路”把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作为一种品牌或者形成疍家特色文化产业链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认识、进而喜欢上这种文化,只有靠推广,让其“走出去”,才能将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更好地保留下来,郭老师还期待着在以后能看到连老外都想跟疍民学唱咸水歌。
一天的采访最后在郭老师小孙女甜美的咸水歌声中结束,每一位队员收获满满,感觉离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又进了一步。在队员们看来,这是一种文化,质朴真实的文化,没有华丽的包装,更没有吹捧,而是掷地有声、贴近生活,有质感、有能量的文化,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海南三亚疍家特色文化才更具有与众不同的吸引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