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管理学院“绿野仙踪”实践队成员到达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福建省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问题,对保护区办公室郑茂凯主任进行了采访。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紧依省会福州市,地跨3个镇14个行政村,总面积2100公顷。保护区以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和丰富的水鸟资源及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2007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10月荣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因而它成为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站。
实践中,成员们牢记习总书记提出过的战略谋划,始终秉承“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旨和精神,基于目前福建省湿地保护和发展情况寻求让湿地生态旅游最大化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可行方案,提高大众在旅游观景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的意识。
据郑主任介绍,目前闽江河口湿地在生态旅游的建设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规划主要将闽江河口湿地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通过植被恢复、生物围栏、立标设界等措施,减轻人类活动的干扰,以达到有效保护水禽栖息的目的。这一区域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最主要任务,将不会对公众开放。其二是保护区外围的国家湿地公园,园区内除保育区等重要区域之外的部分将会有选择地对游客进行适当开放。园内的各项基础设施正在积极筹建当中,其中建成于2016年的湿地博物馆就已经对外开放,馆内配有专业讲解员,公众可通过网上或现场预约的方式免费入内参观。未来还可能将湿地公园与其东面的牛山、马山及马山古炮台等景点以栈道的形式连通,形成群聚效应,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我们了解到,闽江河口湿地在合作交流、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努力。这里每年都吸引许多高校师生、专家学者前来湿地博物馆开展宣教活动,此前还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开展湿地保育合作项目。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互联网渠道的宣传,更是不断提高着社会各界对湿地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同时,郑主任也坦言,闽江河口湿地的吸引力也受着部分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我队成员深有体会的交通问题——闽江河口湿地据长乐市有二十余公里,乘公共交通到最近的镇上后,余下逾五公里的路程需要通过人力三轮车或是步行才能到达。因此,湿地园区的发展还与园区周围的建设息息相关,生态旅游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谈到目前国内的生态旅游现状,郑主任表示,一方面,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确实还不够,在湿地等自然环境当中进行生态旅游时没有足够的保护意识来约束自身有意或无意的破坏行为。另一方面,生态园区的各项管理也还不够成熟,公众的生态旅游需要专业人士的引导,才能让生态旅游真正做到环境友好,逐渐接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采访过程中,郑主任多次强调,在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旅游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绝对的前提和底线。“比如我们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决不允许随意进出的。”园区规划当中设定了每日的载客量,博物馆目前也设置了300人的预约人数上限。随着湿地公园内各项设施的逐步建成,园区也会继续加强管理,引导游客以正确的方式亲近湿地、了解湿地,严守环境保护的主旨。
采访尾声,主任和博物馆讲解员带领我们走上已经修建好的A段栈道,初步体验生态旅游的美妙滋味。沿着曲折但修建平整的栈道,我们朝着观鸟屋缓缓前行,秀美怡人的湿地风光尽收眼底。远离城市喧嚣的湿地少了嘈杂和灼灼,多了闲适与静谧,尽管夏日近午的阳光播洒在四处,胜在凉风习习,并不觉有置身市中心的闷热感。位于湿地中央的观鸟屋更是分外阴凉,抬头便望到天边成群翱翔的自在飞鸟,俯首则可见泥里活跃的跳跳鱼和招潮蟹。队员一行无不为湿地公园的迷人环境所惊艳,个个赞不绝口。这般美景背后,有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挥洒辛勤汗水的无数“湿地卫士”。
行走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只羽翼雪白的水鸟歇在栈道的扶手上方,任凭我们越走越近也并不惊慌,而是在片刻之后展翅离去。郑主任笑叹,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