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农村行”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安徽泉堰开展实践活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3年7月,“砥砺农村行”安徽泉堰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安徽舒城县干汊河镇泉堰村,深入调查了解乡村振兴的成果和经验。
步入田间地头,感受乡村风貌
步入村子,给人最大的感触便是干净舒适的村居环境。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每天早上7时,泉堰村保洁员李万福都会准时起床,挨个清理村里的垃圾箱。他将垃圾收集、清扫、运到收储点,然后由上级清洁公司再将垃圾统一运送处理。“过去多少年,农民都是将垃圾随地丢,用扫把往河沟里扫。”李万福说,现在他的工作量逐渐比以前少了。自从泉堰村实行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和村组保洁员网格化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压实包保责任,做到任务落实到网格、检查评比到网格,同时严格落实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三包”责任制,形成了全员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提升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人居环境治理提质增效。如今,该村各户的垃圾都集中扔到垃圾桶里,村里的保洁员也每天都来清理,路面天天都干净,垃圾天天有人收集,而且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环境变得更美了。
泉堰村
泉堰村乡村振兴墙绘
聆听支书讲述,学习乡村振兴典例
在村支书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到泉堰村原是个无集体经济、无支柱产业的重点贫困村,该村曾被镇党委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村。后在镇党委选派工作组驻村指导下,该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理清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创新治理方式,通过五年多时间努力发展村级经济,到2022年底使泉堰村集体经济由零发展到92万元,成为全镇集体经济发展强村,美丽乡村建设也给泉堰村带来了新貌、新气象、新变化。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实践团进一步参观了泉堰村的振兴成果。他们创新出在稻田里面养鱼、鳖、虾的新型养殖方式,以此来处理掉农田里面的害虫,同时起到疏松泥土的作用,这大大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对于稻田里面的杂草,泉堰村采用的是人工除草方式,而不使用农药,这就保证了农产品的绝对健康和安全。
村支书向实践团介绍村里的稻田鱼鳖养殖集体经济产业
村支书向实践团介绍村里的旅游业
实践团与村支书交流荷花养殖产业
在稻田不远处的山坡上,种植着一排排桃树,据了解,今年这些桃树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试行,树上的桃子全都会交给村民自己处理。在明年也就是2024年,村支部会用栅栏围起这些桃树,并且将整片桃园交给固定的人打理,在桃子成熟后,村里会统一售出,为村里再添上一笔收入。泉堰村最有名的便是柳抱泉,作为泉堰村的重点开发项目,每逢节假日,外来旅游车辆便将道路围的水泄不通,为此,村支部拓宽了道路,并且划出许多停车位。柳抱泉作为一口井,水面却比村里地下水水位线高出许多,并且它的水质极其清澈,可以看到井底的用来祈福的硬币。据村支书介绍,村里将柳抱泉的水拿去机构检验,发现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益于人体健康。
泉堰村山坡上的桃树
采访当地民户,共建美丽乡村
实践团成员深入农户进行采访,了解村民对于乡村振兴的真实感受。据村民们反馈,这几年村庄整洁了,环境变好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提升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明显有变化,不再随手乱扔垃圾,还会在自家庭院栽种一些花花草草进行点缀装扮。村民们的日子渐渐富足起来了,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
在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采访了村里唯一一位返乡大学生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学生——姚晨光。姚晨光向实践团描述了平时在村里的工作,据悉,村里与城里基层工作大不相同:在城里,大多只需完成一件事的一个流程;而在村里,由于劳动力人口少,大部分劳动力为贫困人口,一件事的完成需要村干部从头到尾事事亲力亲为,例如水稻从种植到成长到收割、销售均需要村干部的参与。他认为,村干部不只是干部,更是村民的致富带头人和服务员。姚晨光认为,把自己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件很自然也很自豪的事,大学生要正确看待返乡就业,转变原有的传统思想,树立为家乡服务的意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职业的选择,懂得感恩,服务家乡。
姚晨光在处理泉堰村建设项目
采访村民,深入实践考察
实践团队长与村支书讨论关于如何更好建设美丽乡村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泉堰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薄弱项,更加丰富了实践团成员对于农村的认识和对基层干部的了解,从实践出发,更加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后期,实践团拟将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整理,通过技术方法帮助泉堰村进一步推广旅游业、销售桃子等,共建美丽乡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8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