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对“非遗”都报有一种敬畏感。我一直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传离我我的日常生活很远很远,它们像是存放于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然而事实恰与之相反。因为非遗源于生活,也贴近生活。
第一次听闻“宣纸烙画”时,我便不由好奇:烙画是什么?顾名思义,烙画即是用烙笔所作之画。都说“纸包不住火”,烙笔又是怎样和宣纸相结合成为烙画呢?当看到胡友恒老师制作烙画时,我心中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以铁为笔,以火为墨,便是烙画。烙画的颜色以黄色和褐色为主,可深可浅。烙画干净而不单调,其意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宣纸烙画,胡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烙画的制作过程。烙笔在胡老师手中就像是毛笔一般,在一次次起笔与收笔之后,一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生动活泼的龙虾惟妙惟肖。写意的龙虾、写实的迎客松,以及中国水墨画中常见的高山流水,这些都都能用烙笔画出。我不禁在想,或与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定的联系吧,烙画之于水墨画便有着极其相似的表现形式。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胡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烙画的相关知识,并让我们自己创作作品。最让我难忘的便是我亲手制作宣纸烙画的感受。初拿烙笔之时,只是觉得它沉甸甸的,随着不断加热,一股股热浪拂过指尖,这时便可以作画了。当烙笔轻轻拂过宣纸时,宣纸便有了若隐若现的黄色;倘若笔尖多停留一两秒,便能在宣纸上留下较深的褐色;但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宣纸就会被烫穿,因此时间的掌控在烙画创作中尤为重要,这对于初学者的我们来说可是一大难题。由于总是把握不好“火候”,我们的烙画作品看上去有些许凌乱,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完成了校徽烙画的制作以及其他的作品。当看到成品时,我们心中无比自豪与欣慰。或许这就是传承所带来的乐趣吧。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胡老师带我们去参观黄州文化馆。文化馆中所展览的,除了胡老师的宣纸烙画作品外,还有书法、水墨画以及众多民间工艺品。但展平数量最多、最丰富的,当属黄州特色的“农名画”。这些农名画或在宣纸上,或在石头上,或在折扇上……农名画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不禁感慨,传承非遗文化,就应该让非遗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许这才是文化的最好归宿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72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