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同学积极参与河南省团委组织的“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志愿宣讲活动,7月3日到5日期间在校内开展了双线结合的志愿讲解,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听众的热情。
双线结合的宣讲是安师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团的重要宣讲方式之一,主题团课勉励听众学子,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线上宣讲利用互联网思维,抓住青年学生特点,利用互联网媒介传播红旗渠精神。
7月3日下午,在前期资料准备充分后,宣讲团进行了线下主题团课,由团队成员樊柯欣同学作为主讲人,并与视频资料相结合,带领大家走进红旗渠的建设历史。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共514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为了解决林县人民吃水难的生存问题,杨贵书记提出要修渠,于是三万七千的林县人民用一锤一钎一双手,修建起了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民世代的干旱问题。
主题团课上,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红旗渠除了最初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之外,在新时代,更开启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新篇章。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由此孕育出的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除了线下与同学们面对面的讲解外,宣讲团成员们决定录制可供传播观看的宣讲视频,并使用相关线上授课媒介进行云录课。经过讨论,宣讲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具体的小专题来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包括习近平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红旗渠英模人物小记、红旗渠今昔之变的对比等。对这些专题内容进行的具体阐述讲解,能够让听众们更加清楚的明白红旗渠建造的历史过程和红旗渠精神发展的整体脉络,并且将红旗渠精神和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好的结合起来。
7月4日下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团共同组织录制了三个专题的宣讲内容,向听众传播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同时,也深化了宣讲队成员对于红旗渠精神的了解和认识,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内涵的理解,共同做好红旗渠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坚定实践者。”队长裴硕颖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74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