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访移民群众之声,悟移民变迁之形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作者:赵昱然 陈培洲

为深入了解三峡移民事件,弘扬并传承三峡移民精神,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实践团于2023年7月17日,抵达三峡移民广场进行社会走访。

在寻访三峡移民群众的过程中,实践团队员深切地感受到了百万人民群众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而移民搬迁、开创新业的高尚精神;看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三峡移民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那种充满信念、自信和勇气的精神。该行动不仅感动了整个社会,同时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他们学习新的技能,改变自己的职业,移民群众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适应着新生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实践团队为探访三峡移民时期的移民群众情况,走访在移民广场的各个角落。在采访2002年从万州区新乡镇溪门口移民到万州区移民广场附近的张奶奶时,实践团了解到她的移民经历及感受。张奶奶说道:“由于当年兴修三峡水坝这个大型的国家基础设施,沿江海生活的人民群众的房屋、土地被大水淹没,进而开展了长达十几年的三峡百万大移民行动。此次行动堪称‘世界级难题’,但广大人民群众在政府的带领下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开创新生活,在新的地方扎根向上。”

对于张奶奶自身来说,这是一场房屋和土地被淹后被迫选择移民到新地方开启新生活的运动。当时他们所在的生产队有近百户人家,响应国家号召,从长江涨水水位线下移民到各个地方。有的去了广州,有的去了上海,还有的去了其他区县,也有如同他们一样的人移民到万州本地的乡镇、城区。移民后,该生产队仅剩下寥寥几户人家,张奶奶回忆道,“我们生产队原本是一个大家庭,虽然那次移民后就各奔东西了,但现如今仍会想起当年在生产队温馨和谐的生活场景。”

图为实践团采访移民对象张奶奶(2002年三峡移民者) 荣怡 供图。

张奶奶讲述到当时移民分两类:一类是外迁,比如去北上广这些地方的,国家会提供就业岗位,也有的移民依靠亲人选择外迁;另一类便是内迁,比如从一个县去另一个发达的县。这类移民者,国家不会提供就业岗位,需要其自食其力,但是会给予迁移金进行补贴。这次移民考验着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去谋求生计,撸起袖子加油干,还要在新的地方站稳脚跟。同时这也意味着大家走出了乡镇,改变了自身的精神面貌、社会处境。

距今移民已长达21年的张奶奶在谈及对于三峡移民的感受最首先的是感谢国家的政策让他们可以走出农村,到城市开辟新生活,改变面朝土地、背朝太阳的农耕生活。国家的红利政策也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险和迁移金供生活,尽管移民过程艰辛复杂,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很陌生,但这群移民群众从未放弃,他们顽强不息地在万州这片新天地打拼,创造出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幸福的家。

在与1976年从开县移民到万州的李爷爷进行交谈时,李爷爷谈及到他的亲身感受,移民后的各种条件都比移民前好了很多。便捷的交通、舒适的生活条件、优质的教学水平等条件让他们这批移民群众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变化,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繁荣的红利,生活条件上的变化也推动他们家庭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图为团队成员对李爷爷进行的采访 荣怡 供图

李爷爷回想起在刚搬来万州区里的那段日子,他与家里人是十分不适应的,面对这陌生的环境,感受着城市与农村的差距,甚至感觉周围种种似乎都在排斥着他们这辈农村人。在搬来万州后虽然面对了很多苦难,但值得庆幸的是碰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这群人同样 也是从附近区县移民到万州。互相之间经过了解、熟络,最终成为了好朋友,在生活、工作上互相扶持。让李爷爷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经济不景气,家里人生重病没钱医治,幸得这群朋友的救济才得以度过难关,这也成就了他们这代人最难以忘怀的深厚友谊。

李爷爷说,虽遭受了诸多移民后的磨难,但是他从未怨恨,从未消极悲观,生活从来都打不倒、磨不灭他的意志。他在友人的帮助下创造了自己事业,在2000年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在这座三川汇聚之地有了一个定身之所。谈到三峡水库的修建成果,李爷爷对此赞叹不绝,因为这不仅带动了水力发电、旅游业发展、航运发展等,还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水利工程建设好的便利。通过与李爷爷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三峡移民的故事,感受到了那辈人的艰难岁月,体会到他们那代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在整个走访调查中,实践团发现仍有许多人对三峡移民过程不了解,比如在街头随访时碰见的王爷爷便不了解三峡移民事件。因此传播三峡移民故事,弘扬三峡这需要我们新时代新青年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去推广它,让更多人知晓三峡百万移民行动的壮举,让三峡移民精神深入人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要学习三峡移民过程中所留下的三峡移民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面对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开拓创新,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追寻三峡移民人民的足迹,移民人们的每一个丈量祖国大地的印记,都是我们追寻的方向。

图为实践团街边随访照片 王世馨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75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以及部分老年人在身体、心理方面的特殊需求,如何让他们拥…… 韩文昊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生走入鲁源新村,探索文化赋能蝶变之路

曾经的鲁源村,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而如今,这个昔日的偏远小山村,借助丰富文化底蕴,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别墅村”。为了探索…… 曲阜师范大学韩文 曲阜师范大学韩文昊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美育微光,“五彩花蕾”绽放乡野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易县听松书院成为了知识与艺术传播的重要据点。2025年1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

春至期垤,守护成长

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在晚上九点到达支教地点期垤村。支教队员们经过简单整理马上投入到支教活动的准备中。大家齐心…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一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19日电】春晖送暖,爱洒红河——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一天跨越山海,情谊相…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救’在身边:急救科普点亮生命灯塔”活动在当今时代,国家正大力倡…

最新发布

欢乐掌故,趣学礼法 —— 上虞这所高校为王充小学授课,意义不凡!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传承王充法治思想,助推上虞法治文化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上虞区章镇镇王充小学调研学习,并为王充小学暑托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两节有趣生动、意义不凡的授课。王充小学…
坚持智“惠”乡村 聚焦绿色农业
坚持智“惠”乡村聚焦绿色农业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10日电(通讯员邱明霞)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农业强国,生态低碳是方向。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做出重要…
艺术滋养生活,奏响反诈乐章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诈骗手段也不断翻新,以“养老”为名的诈骗行为时有发生,“养老理财”“养老产品”等诈骗手段花样百出,给不少老年人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更好贯彻落…
用爱相守,与童真相伴
大学生网报泰州7月19日电(通讯员伏梦婷)蝉鸣七月,四时有序,时光的笔触画夏日的浪漫,也记载着萤火的蜕变与成长。在这个夏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萤之火,灼华凤城”团队携手各个社区,将点点萤火播…
【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社会实践】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民俗文化体验传承
(通讯员李潘)为了传承青年志愿服务精神与响应“聚焦基层志愿服务,传递青年温暖”的号召,商旅学院商旅海底小纵队在7月19日前开展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前往了都江堰市彩虹社区民俗文化陈列馆进行志愿服务…
“寓教于乐”自然生态小课堂
(通讯员李佳倩)为了提高三建乡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7月4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以文载梦,借艺创和”文明城区促进实践团根据丰都县三建乡的地理状况、人文环境,以及当地小朋友们的兴…
躬身实践出真知 水质调研助乡村 ——赴芜湖市新义村采访调研
为响应政府号召,深入了解芜湖市下属村庄居民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同时加强对于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2023年7月4日上午十点,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伴水而行,净芜青淮”赴芜湖、淮北水质调研团队前…
湖北学子三下乡:一纸一世界
大学生网报京山7月14日电(通讯员张思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情暖京山志愿者服务队在四岭村的志愿者于7月13日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折纸课。在折纸课上,热心的志愿者们准备了各种折纸材料,孩子们满…
安徽学子三下乡:“消防安全”小课堂,志愿者与你“童”行
安徽学子三下乡:“消防安全”小课堂,志愿者与你“童”行中国青年网马鞍山6月29日电(通讯员司晗宁)为加强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具“人情味”的帮扶活动,让社区儿童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假期,6月29日上午八…
同行生态文明路 绘就绿水青山图 ——赴淮北市水质调研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伴水而行,净芜青淮”赴芜湖、淮北水质调研团队的成员们前往淮北市。以水质改善为切入点,通过采集水样并检测,学习淮北市转型升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