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5千年岁月长河中,先辈们的智慧如果一颗颗小石子将河面荡起波纹激起水花,石子虽小亦能填海,无数先辈的智慧凝结在一起改变了河流走向,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辉煌。草把龙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始于明末清初,每缝春节和遭遇瘟疫流行,民间便有舞龙活动,百姓以龙为信仰祈求平安,新春贺岁,驱除邪魔。为了探究草把龙灯中孕育的精神文明内核,了解其中的文化底蕴。
草把龙灯,始于明末清初,其核心区域在潜江市龙湾、老新、张金一带,流行于境内水网湖区。草把龙灯的制作取材包括竹、朩、绳、以及稻草。一般分为7节、9节、11节和13节。每缝春节和遭遇瘟疫流行,汉地民间便有舞龙活动,百姓以龙为信仰祈求平安,新春贺岁,驱除邪魔。
6月2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校启为 寻遗琼花团队前往湖北省十堰市柏林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草把龙灯展开了调研。传承人官欣先生向团队成员展示了草把龙灯,讲解了人民使用草把龙灯的历史,并表达了对草把龙灯技艺传承的担忧与美好展望。
图中的草把龙灯为传承人官守华先生与2018年11月轧制。
图为官欣先生在给团队成员讲述以前人民的生活用品。
图为官欣先生接受团队成员采访,向团队讲述草把龙灯的制作工艺,文化地位,以及传承现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76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