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更加丰富多彩。这必然要求食物供给既要保数量,又要保多样、保质量,大食物观正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为了深入了解基层农村的食物消费需求现状,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食”得初心实践队走进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埠上社区埠上村展开实地调研。
在出发前,“食”得初心实践队举行了线上入乡实践会议,明确了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时间安排以及注意事项。会议结束后,各位队员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来进行系统的理论政策学习,并在实地采访前,制定出实地采访提纲,使得实地调研能够有序的开展和执行。
7月11日上午,“食”得初心实践队到达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埠上社区埠上村中心店,正式开展实地调查。“现在温饱不愁,大家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肉蛋奶水果蔬菜,少一样都不行。”中心店店长这样说道:“比起囤积食物,现在人们更喜欢少量多次的购买,新鲜也放心。”随着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显然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健康成为了村民们食品消费的必然追求。比起“物美价廉”,消费者们现在更倾向于“品质优先”,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高品质的健康食物支出更多的金额,村民们也会为了身体健康而有目的的去购买和制作食材。在夏天,西瓜是最受村民们喜爱的水果,中心店里也售卖着不同价位不同品种的西瓜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图为实践队员在中心店里调研村民购买副食情况
采访完中心店店长之后,实践队员选择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当地民风淳朴,村民们也十分热情,积极地配合此次社会实践。“小时候,我们家穷的很,只能吃窝窝头,有时候粮食不够吃,还要去地里挖野菜,现在每天瓜果蔬菜,想吃什么都可以,这放在过去真的不敢想象。”村里的老人们一边回忆一边哈哈大笑。从“吃饱就好”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显示,中国人均口粮消费量相对30多年前下降40%,肉蛋奶的消费量增加2倍,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增加了近3倍。“人们的饮食,经历了从吃饱饭到好口味,再到追求饮食健康三个阶段。而且正朝着‘科学饮食,健康餐饮’的方向发展。”中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侯玉瑞说。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提到饮食健康,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说一说绿色有机食物。通过走访调研,实践队员很遗憾的发现,对于埠上村的村民们来说,有机食品出现在菜桌上还不算是一个普遍的事实,虽然村民们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在日常饮食中也最看重食物的营养健康,但是大多数村民怵于偏高的价格而不会购买绿色有机食品,对于什么是绿色有机食品,他们的心里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特别是年龄较高的村民们,省吃俭穿了大半辈子的他们,更喜欢开辟一个小菜园自给自足,其实这就是属于他们的“绿色有机食品”。我国自1990年获得第一个有机食品认证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有机食品获得了长足发展,村里的年轻人们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很少自己种植蔬菜水果,但他们在日常生活购买蔬菜水果时会侧重于购买绿色有机食品。这就体现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注重食物品质等食物消费新观念的树立。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队员对埠上村村民的食品消费现状有了大致了解。大食物观作为一种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观,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其出现也恰恰顺应了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但是,如何解决此次实践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以及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如何确保人民群众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解决。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83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