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红高粱”菌草成“原”:以强农有我之志,谱乡村振兴之篇
7月9日至15日,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红高粱”菌草成“原”志愿服务队到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八美镇开展了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包括入户调研、了解地方人文历史、探索藏文化传承、宣传人畜疾病预防、推广菌草养牛技术和提倡生态保护等内容。团队把目光聚焦到甘孜州最需要的高海拔地区,力争做到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宗旨。本次志愿队有13位同学,由学院教师周扬带队。
闻讯而动,精准发力。为保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6月6日在全院进行爱心筹集活动、6月8日进行前期调研、7月8日志愿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社会实践动员等前期准备工作,队长范诗琪强调各位成员要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专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而融入集体共同成长,不断提高自我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7月9日,志愿队从学校出发,历经4小时车程,到达道孚县八美镇八美农业试验场。到达后立即深入周边进行考察走访,通过实地调研摸清了道孚县八美镇主要粮食种植方向和牦牛饲喂情况。
图为志愿队跟随次姆书记探访雀儿村 四川民族学院 车婷 摄
尽心竭力,深入考察。结合实际在八美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牦牛饲草、牦牛常见疾病的宣传活动,和当地住民深入沟通学习实践经验,志愿队累计走访当地居民和牧民20余家。印发宣传单100余张,推广普及相关农业知识和技术,为道孚县八美镇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道孚县团委副书记次姆重点介绍了道孚县的特色茶树即俄色茶,其药效极佳,在道孚县有着极大的种植规模,并且被运用在了道孚当地的一种特色茶饮当中,销量极为可观,经济效益巨大。团队成员对于当地各类植物生长条件及各种性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对雀儿村的自然条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深入农户,科学助兴。志愿服务队以走访调研为主,询问当地牧民家中牧草主要栽培品种、作用和管理方式等,据此了解到该地区主要种植的牧草有老芒麦、燕麦、披碱草、红豆草、苜蓿、白三叶,多数牧草都用作干草饲料为牦牛越冬做准备,家家户户都采用人工管理,病虫害较少,牧草生长都比较良好。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当地牧草的种植情况,学习到了良好的栽培技术,不仅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实践课,更为今后推动道孚县八美镇地区牧草的发展奠定基础。
图为志愿队科普牦牛疾病相关知识 四川民族学院 张腾达 摄
重温变迁,调查村情。志愿服务队深知当地藏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中古村村史进行了深度挖掘,了解了中古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光辉业绩。通过参观中古村村史馆,看到了中古村教育、生活、农业和交通四方面的发展,绘成了一幅新农村、新面貌、新生活的美丽画卷。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主要了解藏族民居建筑艺术、饮食文化、节日舞蹈、民族服饰四个方面。民居建筑外表主要由棕白两色构成,白色的屋顶,白色的主墙,木结构处多用棕色颜料染涂,其间配以红、蓝图案,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幻化成妙不可言的积木图案。镇上身着艳丽藏装的少女或身着绛红色衣衫的喇嘛飘拂其间,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而道孚县的美食文化是一大特色。这里的藏式火锅、烤全羊、酸菜鱼、干锅牛肉等美食,都是不可错过。此次菌草成“原“团队对于历史变迁和村史的相关调查顺利结束,了解了道孚八美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对进一步宣传藏文化作出总结:抓住民族文化亮点,同步生态与文化发展,打造藏文化宣传创新路线。
扎根奉献,笃定前行。三下乡将“乡村振兴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发挥民院青年学子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团队中有自信、有定力、有担当,红高粱带来希望的绿色,带来震撼的红火,不畏干旱、不畏风霜,用自己行动和汗水浇灌田间大地,“红高粱”菌草成“原“团队将继续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深入基层,服务人民,助力农业,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格局,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图为团队合影 四川民族学院 车婷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2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