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州新华学院青年学子“三下乡”:一草手艺 一席传承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 作者:逸仙·始兴社会实

中国大学生网韶关7月10日电(通讯员 王煜)七月盛夏,广州新华学院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带着“保护非遗”的使命前往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开展实践活动。

一张代表始兴的名片

始兴县是千年古县,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承下来的民间文艺、技艺等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是始兴的历史瑰宝。 早在2011年,外营草席成功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外营草席作为始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其制作技艺是当地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既展示了粤北劳动人民手工制作生活传统工艺,也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

外营草席比一般的草席要厚,具有冬暖夏凉、防潮、耐用等优点。其中,不少青年人在结婚时都要定制外营草席。但如今这项非遗传承技艺在时代的推进与科技的快速更迭下,由于原生态以及纯手工制作过程的繁琐等原因,在追求便利快捷的同时草席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为进一步研究草席的制作流程,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于7月10日前往非遗传承人——谢越胜先生家中进行采访,尝试体验制作过程。

一门饱含热爱的技艺

在炎热的夏日,感受到的不是浓烈的太阳,而是始兴人民的热情。谢老先生一早就在村口迎接我们,他身着代表“非遗传承人”的衣服,带领团队前往自家的小作坊,为队员们介绍草席的制作流程。

从一进门引入眼帘的便是制作草席的“主角”——席草,此时的席草已经经过了晾晒,正在等待着匠人的编织。谢老先生还带领实践队前往自家的种植地进行参观,一米多高的席草,茎秆粗壮翠绿,自家种植,自家收割,“等长到两米高时才可以进行收割,大概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谢老先生跟我们描述着。

图为谢老先生为实践队介绍席草。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在谢老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也逐步对草席的制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是对制作过程的繁杂工序所震撼到,从前期的种植、收割、晾晒再到后期的撮草、编制,从春天到秋天,从插种到成品,这不只是这一群平凡但不平庸的老匠人的不懈坚持,更是他们对这项手艺的热爱与弘扬。

图为谢老先生为实践队介绍席床。 通讯员古泳怡 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草席成品。 通讯员魏宇 供图

一场传承非遗的对话

谢老先生从十二岁起就开始学习编制草席,从家喻户晓最普遍的生活用品到如今成为一项非遗文化,谢老先生由衷地感到开心与满足,他不仅见证了外营草席几十年的变化历程,更始终保留着最初编制草席的初心。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实践队队员与谢家夫妇进行了一场“跨年代”的交流,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的不是来自时代的鸿沟,而是彼此因为非遗文化而相互靠近的心灵。

一起来看看实践队的采访内容吧!

实践队:谢伯您好,作为外营草席的非遗传承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编制草席?

谢越胜老先生:我是从12岁起就跟着父母开始学习编制草席到如今,从一开始的不熟练到后来的熟能生巧,草席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为拥有这项非遗技艺而感到十分的荣幸。

实践队:现如今替代草席的物品越来越多,现在还会有多少人会进行购买呢?

谢越胜老先生:现如今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床被,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能做到物美价廉,再加上一张草席至少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5天共同编制才能完成,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其他物品,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会因为草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而选择外营草席。

实践队:对于需历时长周期的草席制作与技艺的繁杂,现如今传承人的传承情况如何?

谢越胜老先生:草席的传承人从当初的几百户人家到如今已经只剩下了几户还在坚持。加之现在工业的迅速发展,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于生产速度与价格方面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现在主要也只剩下年纪较大的传承人编织草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想到外去发展,出现传承人匮乏的情形。

实践队:那么您对于未来草席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吗?

谢越胜老先生:首先十分感谢你们过来研究草席文化、进行宣传与弘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注意到草席文化,在保持原手工制作的原生态基础上,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保护非遗文化的行列中来。

总结

历史拾遗,匠心筑遗。草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是始兴对外的特色名片,它不仅是我国精神载体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对外传播与交流的一种物质载体,在传承与弘扬的同时,广大青年应该去逐一打破它如今现有的困境,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使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每一方土地,鲜活文化圣火!

图为实践队在谢老先生作坊前进行大合照。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2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清风鸣爱下乡路,炽光传情暖人心——乡村振兴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全会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署,秉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一精神。“清风鸣爱,炽光传情”群青宣讲团…… 陈思达 哈尔滨华德学院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清风鸣爱下乡路,炽光传情暖人心——金融工作篇

青春的步伐铿锵志存高远,勇往直前青年的精神澎湃志气高昂,无畏无惧有这样一群青年学子怀揣赤子之心踏上“乡村振兴”的征途他们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专业资源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文化教育…… 陈思达 哈尔滨华德学院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清风鸣爱下乡路,炽光传情暖人心——乡村振兴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全会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署,秉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系统性、…

清风鸣爱下乡路,炽光传情暖人心——金融工作篇

青春的步伐铿锵志存高远,勇往直前青年的精神澎湃志气高昂,无畏无惧有这样一群青年学子怀揣赤子之心踏上“乡村振兴”的征途…

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热能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三下乡”社…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实践团参加“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2024年全国大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吉林…

重电“青春筑梦”三下乡:传承科技文化,点亮乡村未来

大学生网报7月15日电(通讯员刘志远杜佳蓓钟年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智慧健康学院“青春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万…

最新发布

绿色双碳 “童”心同行:经纬支教队开展双碳主题科普课程
绿色双碳“童”心同行:经纬支教队开展双碳主题科普课程通讯员(何旭)为强化乡镇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7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组织经纬支教队成员在十堰市丹江口市习家店小学开展支教志愿…
暑期“三下乡”|一堂走在助力乡村振兴路上的“思政课”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扎实推进高校主题教育走深走实。7月8日-10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团委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学子三下乡:资助助学筑梦想,推普实践助振兴
(通讯员何佳瑞)为共同提高资助育人水平,深入宣传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培养受助学生爱心意识及社会责任,激励广大学生自立自强,培育学生感恩奉献、诚信担当的优良品质。同时加大乡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
资助点亮梦想,轻帆助力远航
中国郑州7月12日电(通讯员柴水清)为加强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确保国家资助政策顺利实施,让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轻帆…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花花的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报荆门7月18日电(通讯员焦雨红)7月18日下午,王家集村的志愿者们又带领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手工课。这节手工课与前几次相比略有些不同,没有让小朋友们使用一些类似剪刀的工具,更多的是依靠自己…
曲园学子三下乡:爱心支教传播梦想,希望播种构筑未来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筑梦”实践队为实现到祖国最需要去的地方放飞青春梦想的号召,2023年7月10日,到达泗水县鸿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员工子女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
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红高粱”菌草成“原”:以强农有我之志,谱乡村
四川民族学院“红高粱”菌草成“原”:以强农有我之志,谱乡村振兴之篇7月9日至15日,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红高粱”菌草成“原”志愿服务队到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八美镇开展了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青春如火,学史崇德
大学生网报连云港电(通讯员朱芳进)为了传承党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萤火之行团队在海陵各个社区开展了“…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从显微镜里看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报荆门7月19日电(通讯员焦雨红)7月19日的上午,王家集村的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上了一节兴趣科普课,利用显微镜为他们介绍了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风景本一样,角度各不同。继上次讲解宏观世界后,…
农大金山实践队: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7月17日电(通讯员李晓燕)为积极响应广大青年学生参加“三下乡”接受教育、锻炼才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有力号召,7月5日-11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赴宁德市寿宁县“艺术赋能,古建融新”实践队深入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