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黛瓦康庄道,燕舞莺啼振兴路
——白龙村“美丽屋场”建设专题
指导老师:唐湘岳、雷磊 文新院通讯员:陈芳鑫、胡亦萱、张子阳
西望崇山峻岭,如滚滚波涛,卷走昔日狼烟,争鸣鼓角;东临绿野平畴,似融融画境,绘出今朝盛世,富庶城乡。在新时代里建设美丽乡村,我们的家园正经历着一场革命般的变革。在探索中汲取智慧的火种,“美丽屋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我们的乡村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新的未来。荒芜的土地正在崛起,大地上生机焕发,厕改工作火速推进,破败与艰辛依旧的厕所将给众人以全新面貌。“花仙子”刘爱玉凭一己之力给白龙村11组增添了花香鸟语,美丽庭院门前绣球花开得正欢,三角梅和多肉在遮阳网下悠闲地沐浴着阳光。沉默已久的老水井正迎来勃发的活力,挖开水井,清澈的泉水从洞口涌出,一泓清泉可以洞察白龙村人的智慧,窥探杨氏家族的生生不息。楼房林集,平整的柏油路通向家家户户,可见人家庭院里几抹春色,百姓脸上几份幸福——白龙村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振兴之路。
7月18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暑期赴张家界市慈利县苗市镇社会实践团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白龙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实践团着重调查了苗市镇白龙村的“美丽屋场”建设情况。白龙村村书记杨海雄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践行“美丽屋场”政策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随后,实践团成员在白龙村妇联主席王清满的带领下对白龙村的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和厕所改造方面开展了实地调查。最后,老市长与我们讲述善士垭老水井的历史,我们一同感受到了村民们义务修缮老水井的似火热情。
白龙村村书记杨海雄介绍到:“‘乡愁’是吸引当代年轻人回乡的原始动力。拥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整洁的道路和美好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望。”
图为采访白龙村村书记杨海雄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王清满主任介绍了白龙村的厕改工作。在她最近的基层工作中,厕所改造的群众工作让她头疼不已。许多老百姓早已习惯使用旱厕,他们认为旱厕不仅方便,而且还便于他们抽取肥料给农作物施肥。并且他们也不习惯改造后的水厕,觉得水厕不能满足他们的耕作习惯,不仅会占用土地,还得自己出钱出力去完成额外的工作,因此部分百姓不愿意配合她进行厕改工作。甚至还有百姓家里有儿媳妇怀孕,以“家里有孕妇不能动土,动土就是动胎气”这一理由,拒绝厕所改造。不过,王满清主任表示,这些困难都逐步被解决了——她每天下午都去百姓家走访,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遇上反对改厕的老人家,村里就给他们的子女打电话沟通,让其做做思想工作;碰到觉得改造太麻烦而不想出力的村民,村里就出钱给他们找师傅出人力;对于那些因农村风俗而不能动土的人家,村里就多出材料钱,让管道从地上过去。
图为工人正在修建四格化粪池
随后,王主任带领实践团成员走访了解各家厕改情况,在白龙村第11组的组长家仍保留着村内最原始的厕所,即“养猪+厕所”一体的旱厕。组长的妻子告诉了实践团成员旱厕的一大缺点——到夏天时味道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当实践团成员问她对厕改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说:“厕所改造是好事呀!政府又给出钱。现在孙子和我们老人上厕所都方便很多了,下雨天也再不用担心旱厕里的水搞到身上去了。”
图为白龙村老式旱厕 图为白龙村新修水厕除此之外,调研团队还接受村委会的邀请,前往了白龙村的“花仙子”刘爱玉家进行采访调查。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刘爱玉的花园是由她日积月累搭建起来的,当实践团成员问到刘爱玉是因为什么契机喜欢上种花的,刘爱玉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是农民,不会种花,但我在家里做女儿的时候就喜欢搞这些,我没事就在网络上看看人家是怎么种花的,慢慢摸索摸索就会了。”因为种花,村民们都爱叫她“花仙子”,她还曾被邀请到“流动讲堂”中去分享自己的种花秘诀。她提到去年她因交通事故导致腿部受重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就指挥自己女儿帮忙。刚能下床时,她就拿起铁锹和浇水壶开始种花了。交谈时,每每提到不同花的生活特点和养殖技巧时,“花仙子”刘爱玉的脸上总是浮现着幸福的笑容。所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用来形容“花仙子”刘爱玉,无疑是贴切的。
图为“花仙子”刘爱玉的花园一隅
“花仙子”还有很多种花的“土方法”,她开心地向我们介绍——并非所有的花都是从购买种子或花苗培育成花的。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花仙子”刘爱玉摸索出了扦插等更为方便并且性价比更高的方法,如园子里美丽的绣球花便可通过扦插的等简单方法得到。花盆贵,她就用废弃的电饭煲代替;吊篮制作贵,她就用一次性水桶做。在她的花园里,处处充满着种花的“智慧”。
图为采访“花仙子”刘爱玉
图为刘爱玉扦插的绣球花
“诶嘿!诶嘿!”田野处传来农民伯伯们的口号声,调研团队循声前去,原来是老市长杨次伟带着村民们在修老水井。“这口井叫善士垭水井,明朝时就存在,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老市长笑呵呵地介绍道。从前有个姓杨的人家从这山西搬到江西,最后定居在湖南张家界苗市镇,根据他们后辈的墓碑可得知清朝乾隆以前就有人定居此,那么有人的地方就得喝水,这口井用它的涓涓细流养活了一代代白龙村民。杨市长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他们祖祖辈辈一直是从这口老水井里挑水喝。自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战略实施后,村里在山上修了一个水库,家家户户都通过水管接自来水喝了,这口老井就慢慢废弃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定要饮水思源啊“老市长反复强调道。这口井在数百年前养活了杨氏一族人,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也在精神上哺育了白龙村民们。水,哪里都有,矿泉水,水库里的水唾手可得。但这口老水井的水却对白龙村村民意味深长,这源远流长的水呐,是白龙村长久不竭的精神源泉。
这次美丽屋场建设,不仅仅要修缮房屋,还要重修老水井。村委发出义务劳动修老井的号召后,村民们积极参与,退休的老市长作为乡贤更是领先带上锄头,和村民们一起凿石头,引水渠,立碑文。他们想把这口老水井的历史记录下来,加强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不忘初心,不忘祖先,不忘美丽家园,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看啊,村民们挥舞这铁锄铜耙,穿梭在田野间,老井旁,汗水掉进了泥土里,但笑容一直挂在脸颊上。
图为老市长带领村民挖水井
“新居庭院蜂蝶舞,村溪流水青山绕。世外桃源何处有?人间仙境在白龙。”通过此次对“美丽屋场”的调研,调研团队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的体现,感受到了白龙村村民打造宜居环境的决心。相信千千万万像白龙村这样的村落能持续发扬、积极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将振兴战略推广致远,共同构建美丽生态,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花仙子”刘爱玉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5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