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草编文化,共筑非遗未来

来源:西安工业大学 作者:乌兰村振兴成就调

为响应国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顺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7月20日上午,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逐步探索乌兰,实践砥砺前行”乌兰村振兴成就调研实践团到达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乌兰计村跟随村民和老师一起走进草编艺术,感受非遗传承的魅力。

首先我们跟随秦主任来到兴农创意草编工坊,从工坊负责人那里我们了解到草编工艺品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草编,也就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最早的草编运物是河姆疫人刺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令据《礼记》载,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作崔苇之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发达。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同时在我们与秦主任的初步交流中了解到,古时候各地民间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韧的秆、皮、芯、叶、根,创造和总结出编、结、辩、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丰富的编结技法,使草编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南北方均有不少适宜编结的原材料,因此各地草编种类繁多,且各具地方特色。草编制品以草席、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帽、草鞋等实用品为主,也有一些用作陈设的观赏品。从19世纪40年代起,草编开始远销国外。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草编得到迅速发展,花色品种越来越多。作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草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时草编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其价值不仅仅是囿于一种经济实用链条,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愉悦和鉴赏。

随后由工坊的负责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草编成品,在参观过程中,秦主任向我们讲述:“面对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双重挑战,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三村在区委、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区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将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引领全村群众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庭院经济”致富模式,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而草编文化,便是村民成功发展农家乐,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村民们传承草编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顺应国家对非遗文化发展的要求,在传承中创新,在深入学习和发展草编文化的同时,村民们总会进行深入交流,不仅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自信,也进一步增强了村子里的凝聚力,成为我们克服疫情困难,成功脱贫的一大助力。”

随后我们又跟随党委书记秦国柱加入村民们,一起学习体验草编文化,在体验中,每个队员都做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草编成品,同时也深切的感受到村民们的热情,秦主任表示:“作为村子的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党员,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带领村民传承和创新中国的非遗文化,是他的荣幸,他今后将会继续将草编文化发展下去,也会带领村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调研实践团的所有成员都以一个草编成品结束了今天的行程,在和村民们告别之后,我们跟秦主任进一步沟通为了进一步了解村子脱贫致富,和传统经济转型,以及未来村子的发展方向,决定明天向村民和秦主任进行进一步的拜访和访问。

经过之前美丽庭院、彩绘墙、玉米迷宫、畜牧业、农事体验馆天的参观,和今天对村子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同学们都对村子里的发展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知,面对村民的热情,同学们更加充满了干劲,想要继续探索和学习有关村子发展的事务,希望了解到更多有关村子发展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村子更好的抓住发展的机遇,打造更好的乡村文化!

文:裴思文 图:裴思文 审:刘强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00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经管学院开展新生破冰活动

为增进大一新生之间的了解,加强新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强化团体意识,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经管学院于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开展了新生破冰行动。经管学院全体…… 王怡惠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以心迎新—经管学院首日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2020年9月12日,天朗气清。为了2020届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淮阴师范学院遍结条幅,张贴标识,志愿者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盈校园。出于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考虑,家长并不能像往年一样和新生相…… 张志豪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以心迎新——经管学院首日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2020年9月12日,天朗气清。为了2020届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淮阴师范学院遍结条幅,张贴标识,志愿者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盈校园。出于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考虑,家长并不能像往年一样和新生相…… 张志豪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湛江学子“三下乡”:弘扬蒲织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湛江学子“三下乡”:弘扬蒲织文化,推动乡村振兴通讯员:林美欣、欧泽巧、王媛婷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蒲织非遗文化—蒲织的传承与发展,将蒲织文化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弘扬蒲织文化,推动乡村振…
梁高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为了顺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活动的号召,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云回”队伍,开启了一段充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时光。因为被分为新闻组,所以每天我都要写1到2篇文章,并且把大家写的稿子集合在…
湖北学子三下乡:粘土课程
大学生网报京山7月20日电(通讯员:琚家罗)杨集镇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黏土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各种可爱的动物模型,…
李甘平三下乡实践心得
转眼间,三下乡已结束,作为新闻组的一员,在这期间我有很多感触。这不仅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更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在组内我的工作是每日撰写新闻稿,并投稿到各个网站上。这次实践活动我并没有去到实践地…
湛科心连心暑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探访勇村美丽乡村发展状况
中国青年网桂林2023年7月18日电(通讯员张国林张金兰徐静仪)7月9日凌晨来到勇村村委居住,带着憧憬与期望来到勇村。湛江科技学院“心连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9日早晨上山下乡来到“阳光玫瑰葡萄”种…
湖北学子三下乡:生命教育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电(通讯员:琚家罗)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杨集镇中心小学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学校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生命教…
旱碱麦,种与用都是大文章
在后仙庄村,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成员有幸与村委会副主任刘建主任进行深入交流,从其口中了解到了先如今后仙庄村发生的沧桑巨变,并参观了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旱碱麦,种与用都是大文章。籽粒饱满、…
弘扬二十大精神 共建幸福社区
弘扬二十大精神共建幸福社区社区是指由一群共同居住或工作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结构。通过社区参与,可以促进社区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和社会联系。为深刻…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青年同行,乡村振兴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赋能追梦志愿服务队赴汉川开展为期一个月的…
湛科学子“三下乡”:追忆蒲草非遗,传承蒲织工艺
湛科学子“三下乡”:追忆蒲草非遗,传承蒲织工艺通讯员:林美欣、欧泽巧、王媛婷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蒲织非遗文化—蒲织的传承与发展,将蒲织文化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弘扬蒲织文化,推动乡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