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宁强县羌氏故里羌族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活动。
图为出发图,拍摄于宁强南站
宁强县羌氏故里羌族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主体位于宁强县羌族手工艺培训学校,附带一家羌氏作坊和一个原材料初步加工工厂。羌族手工艺培训学校因“如何帮助脱贫户脱贫”而生。依托宁强县本地浓厚的羌族文化,该公司开展免费的培训活动,除了在培训学校,该公司更是深入农村乡镇,与各个社区展开合作,通过社区宣传,定期展开免费培训,每次培训二十几个人,通过最多三十天,就能学好一门手艺。通过培训和考核,村民们可以选择到公司当固定员工,也可以选择仅在有空闲时间时进行相关编织活动,极大的满足了村民想从事编织工作但家中有地或有喂养牲畜又或需要照顾家中老人孩子走不开身等情况的居民,切实做到了“就业灵活”。
在这四年里,该公司已经培训了八千多名员工,带动200余贫困户脱贫。该公司还与残联展开了合作,跟残疾人提供相对简单的手工艺活动,采取提供原材料,再上门回收原材料的方式也解决了部分残疾人出门不便的情况。由于竹编以最原始的竹子为原材料,且处理成可以编织的材料不同种类编织品处理要求还不同。因此在培训学校和舒家坝镇社区工厂都设置了竹子处理机器,例如破竹机、竹拉丝机、鼓式切片机。
图为手艺人用破竹机进行竹子初加工,拍摄于培训学校
公司在选择竹子上,首先会从自己员工中有竹林的进行挑选,不够了再向全体村民购买,根据竹子品质不同价格不同,这样也可以调动村民加入编织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竹子而言,每三年对竹林进行合理砍伐也是有助于竹子自身生长的。
在羌编传承发展中,该公司更是立足于创新应用。与高校展开合作,拓宽市场空间;与学校展开合作,羌编进校园;与政府展开合作,打造羌编文化。利用创新思维,将羌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该公司更是在羌族博览园开了家羌氏作坊。第一层展列各种手工艺品,第二层可以进行手工艺体验活动,让游客对手工艺制作有一个更加真实的感触,体会到手工艺制作的不易和乐
图为羌氏作坊参观活动,拍摄于羌博园羌氏作坊
图为香包制作体验活动,拍摄于羌博园羌氏作坊
公司覆盖地域辽阔,还能妥善经营,这一切都离不开公司成员的默契配合。该公司的管理团队主要有董事长周琳、副董事长周爽、行政助理李亮、家政公司负责人侯素娥、舒家坝镇社区工厂负责人王业阳。
周琳在外谈业务、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更与更多机构展开合作,将传统手艺创新融合。她热情豪迈,目标远大,心怀大家。作为退伍军人,军旅生活磨炼了她的意志,更培养了她的格局,她还实时关注国家扶贫工作进展,为宁强县人民不断拓展谋生之道,挖掘传统工艺手艺人,培养传统手艺传承人,发扬羌族本地文化,与政府共同打造羌族文化强镇。周爽耐心负责、亲切和蔼,主要负责培训学校相关培训的展开,她与公司剩下的核心成员经常奔波各地,与宁强县下属镇取得联系,展开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企业。李亮性格开朗,与人豪爽,吃苦耐劳,每次公司主要负责人出去洽谈业务,他都跟随其后,做好一切的售后工作,确保事情的完成。侯素娥个子小,但干起活来丝毫不差,她与当地居民熟识,负责家政公司这样拓展领域,王业阳是名专业的编织师傅,由于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在舒家坝镇社区工厂负责竹子的回收及初加工再分发给当地村民。由于有些技艺十分复杂,普通员工难以完成,因此需要专业的竹编师傅完成难的部分,再分发给村民。
他们各司其职,随叫随到,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人部队。正是有这样的团队,宁强县羌氏故里羌族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才能不断扩大规模,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06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