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历史烟云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一个名字,不仅代表了一方土地,还代表了瑰丽的中华文化,它就是凤凰灯舞。
6月25日上午,启维创新团队驱车前往位于十堰市的郧阳区文化馆,对该展馆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凰灯舞进行调研。
非遗传承人史清先生将我们带到了道具制作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两条身形超过三米长的彩色凤凰。栩栩如生的凤凰彩绘,五彩缤纷在阳光的沐浴下波光粼粼的凤凰鳞片,华丽又张扬的尾巴将凤凰的姿态展现的活灵活现,令我不得不惊叹古人精湛的技艺。我不禁好奇完成这样一部作品需得花费多长的时间。史清先生告诉我们一条小尺寸的凤凰需要三个人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制作。之所以要花费这样长的时间是因为凤凰身上的每一片鳞片制作都要经过裁剪,压痕和粘贴。光是听到鳞片制作这一步,我对传统手艺人的崇敬就油然而生。凤凰身上的所有鳞片目测有几百片,并且颜色繁杂,这样巨大的工作量需要何等的耐心。仅仅只是鳞片的制作就让人望而生畏了,何谈凤凰的骨架以及其他部位的制作。
图为史清向团队成员介绍凤凰灯舞所使用的道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许嘉璐摄
比起静态的凤凰,我们也期待欣赏凤凰舞动的身姿。于是我们尝试拿起道具体验这一传统技艺。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即便是团队里较为壮硕的男生拿道具都有些吃力。于是史清先生开始和我们聊起制作道具的原料。他说近几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对凤凰灯进行创新,将遇水就褪色的皱纹纸换成防水的镭铯布料,也将同样不防水的花灯换成了假花。但因其自重较大,导致大部分凤凰灯舞主要力量为男性。因此也急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带领老一辈手艺人更新更为轻便的材料。
在史清先生紧皱的眉头中,我仿佛看到了大量非遗项目的现状。设想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了几百年,承载了无数古人智慧结晶的中华瑰宝因后继无人而被埋没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是多么痛心的一件事。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保护非遗,宣传非遗,传承非遗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讲好每一个非遗故事,就要充分认识到时代的需求,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尽一份微薄之力,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之美。
现如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和文创产业发生了“化学反应”,尤为著名的当属“故宫系列”。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有更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力量的碰撞与融合,必将能极大程度上提高同胞们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弘扬和宣传工作,让非遗文化向新而生,焕发出新时代的绚丽风采,我们一直在路上。(通讯员许嘉璐)
图为团队成员与史清的合照(左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许嘉璐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08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