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阜阳特色文化,传递当代艺术家风姿,7月18日,安徽医科大学“医行泉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杜氏刻铜馆,对杜氏刻铜第三代传承人——杜平进行了拜访,了解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的刻铜艺术品是怎样传承、制作、发扬的。刻铜技术始于清朝,传承期间饱受战乱纷扰,险些消亡。刻铜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品格的载体,是艺术美与技术美的完美结合。
杜氏刻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钢为笔,以铜作纸,于金属之间刻画出艺术柔美。杜平大师在传统刻铜题材上开创了新的内容,其中,中国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一个最富特色的创新点。因刻铜艺术具有保存时间久,风格写实等特点,可以作为记录重大历史事件与时代伟人的载体,意义非凡。疫情期间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钟南山院士以及疫情初期为国家敲响警钟的李文亮医生的形象都被刻铜技艺永久保存下来供后世敬仰。
杜氏刻铜也可作为中国形象的传播媒介,展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2021年,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杜平大师将扶贫工作中种种打动人心的场景描绘出来,生动形象地带给我们一场脱贫史诗。
欣赏完杜平大师的作品,实践团对杜平老师进行了一些小小采访。我们了解到目前杜氏刻铜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还有很多人不够了解这项艺术形式,此外,刻铜艺术还有许多开发空间,更多的技法和形式仍待探索,杜平老师一直在为该项技艺的发扬与传承努力着。如今,他已经招收了三名学生,学生们也都勤奋刻苦,热情为我们现场展示刻铜技术并邀请团队成员进行体验。团队成员李运齐体验完后表示:“这是一项很有魅力的艺术,但是感觉非常难,一不小心就会刻歪,刻歪的话就会前功尽弃。”
在与杜平老师的接触中,我们深刻意识到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现实,从老师的作品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一腔对国家成就的自豪,从普通人到伟人,从山水风景到国家大事,每一个细节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经过本次学习,团队成员明白了在非遗传承中当代青年的责任并迫不及待地渴望为非遗传承付出自己的努力。(记者赵旖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08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