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农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然而盐碱化问题,对山东农业发展影响格外严重。盐碱地过高的碱性盐,使养分难以被作物吸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Na2CO3时,除它本身对作物的毒性外,碳酸钠水解还会产生强碱性反应,从而使磷酸盐以及铁、锌、锰等许多营养元素在土壤中被固定,使作物产生缺钙、缺镁、缺磷等现象。 盐碱地土壤胶体富含钠离子,湿时胶体分散,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干时剧烈收缩,结成硬块,使土壤出现“湿时一团糟,干时一把刀”的状态,不仅耕作困难,而且严重妨碍作物生长。 简单地说,盐碱地会影响作物养分吸收利用,造成土壤板结不渗水,作物根系难下扎,造成作物僵苗、枯萎。2022年,山东省盐碱地总面积约为890万亩,约占山东省陆域总面积3.8%,盐碱地分布区域遍及山东省47个县区,东营市、德州市、滨州市三市全域均分布有盐碱地。由此可见,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碱化程度极高,且具有分布数量多、涉及范围广、存在时间长的问题。土地盐碱化表现为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升高,从而使土壤渗透压降低,植物吸水困难,使植物出现“生理干旱”,加之土壤盐碱化也会使某些离子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同时,盐碱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极易发生内涝,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也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负担,不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11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