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两弹城中,传承两弹精神
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国士,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惊世两弹,冲宵一星”社会实践团队踏入四川绵阳的“两弹城”,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在两弹城中,有专门为各个隐姓埋名的研究人员设置的纪念馆,在邓稼先纪念馆中,团队成员学习着邓稼先院士的生平事迹,牢记其为祖国付出的点点滴滴,“邓稼先,他就像古城清早的阳光,明亮而不刺眼,温暖着他所照耀的地方;就像关中绵延的秦岭,伟岸而不张扬,养育着山脚下的家家户户。隔着几十年的时光,我们依然能触摸到他的脉搏,西去两千里,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生命的延续。”这是人们发自内心对邓稼先的赞誉。
(图为邓稼先旧居内部图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开 摄)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邓稼先院士一生简朴,在旧居中,有一个警卫室,一间书房,一间卧室,这便是为祖国鞠躬尽瘁的科学家最真实的写照,邓稼先院士保留着作为中国共产党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专心致力于祖国的国防建设,为祖国贡献出大国重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句话是对所有隐姓埋名的两弹元勋最真诚的赞美。“两弹一星精神“凝聚了无数科研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是中国科学家所代表的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和舍身为国的爱国精神。对历史充满热爱的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年代的中国:”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新中国最危险的时候,中国能够涌现出无数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及爱国者,这正是证明了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团队一路走来,无不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为团队成员刘振鑫在观看新时代人民工作者的视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开 摄)
在两弹城中间,科学家纪念馆的旁边便是新时代人民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国新时代人民需要拥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新一代科学研究人员要以老一辈的研究者为榜样,勇于攀登科研技术的山峰,为中国国防建设添砖加瓦,让中华民族在太空中走得更远。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感叹:”中国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们看到也会十分欣慰的。“
(图为团队成员在三防教育馆学习三防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开 摄)
三防教育馆是由九院以前的防空洞改造而成,里面有着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防核武器的知识介绍。馆中陈列着一些生化武器的模型及防御服装,团队成员感触最深的是这三种武器对人类的伤害。我暗自想到:“这些武器的出世是人类科学进步史上的最大败笔,战争对人民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做的。“
在模型馆中,团队成员巧遇了来自中国各大高校的土木专业老师团队,在于其交谈后,其中一位老师说道:“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就应该多来这样的地方,多多学习中国科学家前辈的精神,这对你们的未来学习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团队成员在馆中学习到了原子弹的类型及爆炸威力,对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武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为自己的国家拥有这样一把“利剑”而骄傲。
(图为团队成员在两弹城门前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开 摄)
再离开两弹城之前,团队成员恋恋不舍,在大门前留下一张合影。此次的“两弹一星精神”学习旅程中,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着深刻的印象,对于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次活动更让团队成员意识到,中国从不缺乏拥有奉献精神的工作者,无论身处何种职位,无论投入何种工作,中国人民都能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最认真的态度诠释自己心中的信念。“两弹一星”承载着中华民族国富民强的百年梦想,承载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念,“两弹一星精神”如今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将这份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通讯员 罗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16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