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7月14日至7月17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山西“追寻领袖足迹,厚植青年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队为了探寻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走进了陕西秦腔博物馆、安仁坊遗址展示馆、西安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馆等多所承载着无数文物,埋藏着无数历史记忆碎片的场馆。
团队成员参观秦腔艺术博物馆,沉浸式的感受了秦腔文化。秦腔博物馆,通过各个历史年代的文物与现代科技展示手段,从大文化的视角向游客们展示了秦腔的诞生、发展、兴盛、传播的过程。秦腔,声振林术,响遇行云,唱的是古今故事,吼的是三秦大地真性情。有秦腔的地方一定有秦人,有秦人的地方就不能没有秦腔。
图为团队成员大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在观看秦腔表演
当成员们置身安仁坊遗址展示馆,能感受到书本和电影所无法带来的震撼!在这里,会感叹于唐三彩的绚丽,惊愕于古瓷器的细腻,赞叹于古建筑的精美。这里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浓缩着那个时期以来的中华灿烂文化,而当我们凝视陈列室里的文物,或许它们也在千年之前凝视我们,它们仿佛随时会张口向我诉说那段王朝的兴衰更替,给我展示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
图为馆内展示遗址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文物
千年西市,丝路起点,盛世商魂。大唐西市是唯一能反映盛唐的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文化的主题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以后,我们首先被墙壁上所展示的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覆盖范围以及影响力所惊叹。后来进入其他展馆,我们对当时长安城以及西市的布局进行了解,看到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智慧与技艺的工艺品。从各式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是中西融合的体现,经济、政治、文化都是一片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景象。这种状态时至今日依然在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化,处处彰显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精诚合作、共促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为唐代城中百姓生活展示模型
当跨越千年的文物真实跃然眼前时,岁月的遗迹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感,瞬息间翻滚扑面而来,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和庄严。这些博物馆就是当代“立体的中国历史书”。
守护中华文化根脉是对历史瑰宝的回溯追寻,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拓创新。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进人民群众心头。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17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