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徽学子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探究农村路灯建设与管理
学校:安徽工业大学
团队: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路灯亮化护卫队
作者:褚艳雨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回应时代需求、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社会问题发现、受到关注以及解决的重要渠道。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发展,检验乡村路灯亮化工程的实际情况,增进基层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路灯亮化护卫队深入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店集镇姜庄行政村,开展了以“关注农村路灯亮化,助力乡村振兴落实”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群众和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姜庄行政村所辖村庄的路灯现状,针对姜庄行政村辖区内路灯管理缺位、路灯老化严重以及出勤率低等问题,进行科学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 路灯亮化工程 村民幸福感
一、调查背景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设立5年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两年多以来,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有关部门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旨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乡村基础设施路灯亮化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部分,虽然它不是很不起眼,却是大大的民生,它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增强农村道路安全系数,亮化、美化了居住环境,给予村民满满的温暖。路灯亮化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提高,能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落实。
正值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时期,它给予了在校大学生一个参与社会实践、亲密接触社会、了解各地发展状况或者家乡发展以及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因此,路灯亮化护卫队的实践队员为了解家乡路灯亮化建设的现实状况,于是在家乡姜庄行政村开展了以“关注农村路灯亮化,助力乡村振兴落实”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现实问题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获得感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查目的与意义
1、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发现现实问题。
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旨在通过对路灯亮化建设亲身地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和查阅文献资料,切实了解家乡路灯亮化工程发展状况、发现路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看到城乡路灯建设差距,寻求进步空间。
2、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实践队员意图在感知路灯建设存在现实问题之后,利用掌握的现有信息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出可能原因,并提出完善路灯建设与管理可行的建议与策略。
3、推进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旨在通过自身努力,促进家乡路灯亮化建设完善,推动家乡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助力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提升实践能力,担当时代重任。
本次实践活动,使得实践队员在实践中运用了自身所学,实现知行合一,锻炼了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了社会交往与行动能力。让实践队员亲身接触到社会,发现现实问题,回应人民和时代的需求,为家乡、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承担了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三、调查地点与对象
1、调查地点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店集镇姜庄行政村:店集镇地处涡阳县西南部,东邻楚店镇、西接高公镇。北靠临湖镇、东北与公吉寺镇交界、南抵利辛县张村镇。姜庄村位于店集镇西部,东与姚湾村相邻,南与肖寨村相连,西与高公镇相邻,北与临湖镇接壤,辖7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301人,耕地4200亩。总人口3301人,下辖7个自然村,分别为:闰王村、姜庄村、小凡村、大凡村、陈庄村、崔小庄、李柏庄。
2、调查对象
姜庄行政村辖区内各个村庄路灯现状;姜庄行政村的村民。
四、调查方法
1、实地调研法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对姜庄行政村所辖的7个自然村即闰王村、姜庄村、小凡村、大凡村、陈庄村、崔小庄、李柏庄的路灯现状包括各个村庄路灯的个数、出勤率、有无遮挡、距离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亲自深入了解姜庄行政村路灯亮化现状。
2、访问调研法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询问一些村民关于路灯亮化的现实问题,如路灯安装时间、路灯日常工作情况和路灯日常管理情况,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路灯相关信息。
3、文献调查法
实践队员在实地考察和走访群众获得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查阅了有关姜庄行政村路灯建设的文件和资料,三者进行比对检验,得出更加客观公正的信息。
五、问题现状
1、实地考察
实践队员在6月20、21、22日晚上对姜庄行政村辖区太阳能路灯现状包括各个村庄路灯的个数、出勤率、有无遮挡、距离等问题实地调查结果。
2、走访群众和查阅资料
另外,根据实践队员走访群众和查阅文件资料得知,姜庄行政村的路灯安装2016年前就已竣工,历时已久。实践队员并未寻找到专门管理路灯亮化建设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制度,村委会并未和专业的路灯维修团队取得联系,当地也无专门的路灯维修人员。
六、问题分析
针对现有问题,实践队员在整理各种实践信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可能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1、“运动型”治理模式,相关制度不健全和缺失。
据调查得知:姜庄行政村的路灯安装是一种运动型治理模式,考核时一阵风,考核后刮后即停。当时“疾风骤雨”,路灯安装、管理与维修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不健全,造成相关人员责任缺位,当上级检查工作结束后,没有相关人员负责后,最终导致路灯出现问题时无人问津。
2、基层工作人员消极懈怠,不主动承担责任。
根据实践队员走访得知,姜庄行政村辖区内有一个总负责人即村委书记,各个村庄都有一个居住在本村的包保责任人,他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负责的片区内的问题并向上反映情况,最终由总负责人向政府部门反馈需求,然而路灯亮化建设问题持续已久,至今仍未解决,可见基层的工作人员态度消极懈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3、缺乏基层监督反馈机制,问题发现解决不及时。
据了解,当地并没有路灯亮化建设的专属热线电话或者其他专门的问题反馈机制,即使当地村民想要表达意见与建议,但苦于找不到路径,最终不了了之,问题一直被停留搁置,村民无法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只能等到政府某一个“专项检查监督”,促使问题被发现和解决。
4、村民主人翁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弱。
走访群众过程中,实践队员在和一些村民交谈过程中察觉到:他们对路灯的出勤率和遮挡率也多有抱怨与不满,虽然时常也与人谈论此事,发出几声感慨,但大多人却从未想过通过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可能是受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共担当精神,习惯依赖政府解决问题,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较低。
七、政策建议
针对现存的路灯亮化建设问题,实践队员结合相关案例资料、专业知识,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
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明确路灯管理与维修的责任归属。
出台相关文件及政策补齐制度缺失,明确路灯后续管理和维修的责任,避免路灯问题出现时无人过问,基层工作人员缺位不作为。
2、成立专门的的村级领导小组,监督检查路灯亮化建设。
领导小组成员对路灯建设维修以及管理工作切实负责,实现全过程路灯质量管理,定期对路灯质量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让路灯亮起来,切切实实地造福基层村民。
3、委托专门机构管理和维修路灯,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管理。
专门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与维修成本。另外该机构要建立固定联络方式如热线电话,让村民在有需要时能联系上。
4、规范明确政府(或村委会)与委托机构的责任,避免责任缺位。
政府将路灯维修管理的任务委托给专门的社会机构,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政府要对受委托机构的任务与责任进行明确,并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防止其不作为乱作为。
5、建立基层路灯管理联络点,加强村民与管理部门的联系。
每村招募一位或几位村民充当路灯质量联络员和调查员,每周定期对村庄范围内的路灯进行检查,走访群众对路灯亮化建设管理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提高公众参与度。
6、政府与村民共担责任,征收路灯维护费用。
每年向村民征收专门的路灯维护费用,另外政府补贴一定资金,交给专业部门或人员管理,不得挪作他用,保障路灯照明正常运行、提高路灯照明公共服务水平。
八、结语
农村路灯亮化工程是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的重要举措,完善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乡村建设深入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供必要的夜间照明,防止发生交通事故,还可以起到美化乡村夜晚的作用,让乡村夜晚也变得灿烂夺目,还可以减少城乡差距,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因此,党和国家必须重视农村路灯亮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及时加以改变和解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参考文献
〔1〕《店集镇姜庄美丽乡村规划》涡阳县店集镇姜庄村先锋网
〔2〕《涡阳县审计局对店集镇2015年一事一议道路、路灯安装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的通知》涡阳县人民政府网
〔3〕《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导则(试行)》( 2018 )安徽省住房和建设局发布
〔4〕《我国农村路灯现状、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高若雨、吴燕华、王宇、张华琼、王雯煜、赵力申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18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